从《战神粟裕》读懂粟裕两次“败北”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钱庆国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2-04 10:51

《战神粟裕》给我印象最深的描写有三处。

一处为“执行北上先遣任务”一章,讲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支队1934年7月从瑞金出发,直到1935年1月兵败怀玉山,牺牲大部的历程。以往写粟裕的作品大都是简写、略写这一段,因为毕竟这是一次最后失败的行动,粟裕从红七军团参谋长,到闽浙赣军区参谋长,再到红十军团参谋长,实际上不是最主要的领导人,而且先遣队最终失败涉及的责任也不在粟裕。《战神粟裕》则非常详细地描写了北上抗日先遣队整个的战斗过程,分析了失败的主要原因,即对于一支独立活动的部队,一开始中革军委,后来是中央军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后)干预过多,加上红十军团主要领导的错误指挥。尽管这部分写粟裕的内容不多,但是它对于粟裕后来长期在敌人心窝战斗影响却极大。

再一处为“指挥华东野战军战沙土集”一章,描写孟良崮大捷后,1947年7月华野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实施外线出击,也就是著名的“七月分兵”,结果因为主客观原因,出击不利,自身伤亡两万余人,影响了士气。作为战役指挥的主要负责人,粟裕引咎自责,主动向中共中央军委、华东局作了检讨。而中共中央军委、华东局则肯定他20年革命战争“对党对人民贡献极大”,分析战役虽说有损失,但是总的方面却是迷惑、调动了敌人,达到了战略目的,不是败仗,只是打成了消耗仗,鼓励他研究经验,养好身体,争取更大胜利。上级领导科学判断,谆谆教诲,洋溢着浓浓的战友情。这才有后来的沙土集战役胜利,以及后来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及淮海战役这样的战略决战胜利。

还有一处是“接任总参谋长”一章,对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作为“资产阶级军事路线”代表人物受到批判,其中被批判的几个问题,书中逐一进行了分析,理清哪些是同志之间的误会,哪些确实是粟裕的工作失误,哪些是会议夸大的虚情。惟其如此,对于我们了解、理解、评价粟裕有更大的帮助。

写历史应有一种正史精神,也就是要有存真、存实、客观、公正的写作态度。刘志青的这部《战神粟裕》,写作上正是秉持着这种正史精神,写历史者就应该抱定这样的治学态度。即使是文学化的历史写作,也应该努力秉持正史精神,作品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