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军人创造奇迹的那些“不可能”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东风 郭镇豪责任编辑:董玥
2017-11-29 15:16

军人,勇敢推开那扇“虚掩的门”

你以为一扇门“紧闭着”,其实它可能只是“虚掩着”。不尝试推一下,又怎知一定推不开呢?只要敢于尝试,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近日,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36名战士完成了“两个一百步”精准挑战——他们从金水桥起点出发,以每步75厘米的步幅,先是正步走,行进一百步,然后齐步走,行进一百步;两百步以后,战士们到达国旗杆南侧的终点位置,全部精准对位,丝毫不差。

升旗降旗25000多次,从未有过失误;每天挺立86400秒,保持纹丝不动;冬天,-6℃“不穿棉”,夏天,地表60℃“不穿单”……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向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发起挑战,不断创造着奇迹、制造着震撼。

其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像这样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现象,并不鲜见——

长征时期,毛泽东率领红军将士,把“以逸待劳”“釜底抽薪”“关门打狗”等韬略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次次“奇兵”让敌人惊呼“不可能”;

勇堵枪眼的黄继光,以身滚雷的罗光燮,逆火而行的姚为君、孙茂珲、钱凌云,他们向死而生的行为似乎违背常理,让一些人认为“不可能”;

我国军工团队励精图治,研制出世界顶级的高精狙击步枪,使参加国际狙击大赛的中国代表队,短短3年内就完成了从“首轮淘汰出局”到“包揽第一第二”的华丽逆袭,再一次让世人慨叹“不可能”……

其实,很多的“不可能”,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或推理,属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习惯性判断。然而,认识的局限往往会限制行动的极限。一般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做起来肯定有难度,但正因为如此,越是敢于打破思想的禁锢、挑战能力的极限,一旦获得成功,贡献就越大、成就感就越强。

纵观世界军事史,就是一部从“不可能”到“可能”,再从“可能”到“现实”的不断演进的历史。如今新军事革命方兴未

艾,也有许多“不可能”正被无情地否定。非接触打击、发现即摧毁、高超声速作战、信息战、太空战、网络战……曾几何时,这些概念都是天方夜谭一般的存在,时至今日,不也正一步步走进现实吗?谁又能说,军事变革的浪潮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不可能”的礼物?

但实际上,不论在哪个时代,敢于挑战“不可能”的人都是少数。因为这不仅需要挣脱常规思维的枷锁,还需要克服胆怯、懦弱、浮躁、懒散等诸多弊病。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我们对“不可能”发起质疑的时候,就已经走在了多数人的前面。

对于我军官兵来说,敢不敢向“不可能”发起挑战,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征途上,每名官兵都应拿出凌云壮志、万丈豪情,既敢于挑战对手,更敢于挑战自己。如此,就能在新时代的强军征程上留下自己的铿锵足迹,在未来战场的较量中发挥出“不可能”的巨大力量。

(作者单位:陆军勤务学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