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

来源:文艺报作者:丁晓平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3-31 10:43

《红军长征记》:最早的红军长征将士集体口述史

1936年8月5日,毛泽东和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联署,向参加长征的同志发出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文字只求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来稿请于九月五日前寄到总政治部。备有薄酬,聊志谢意。”

同时,毛泽东还向各部队发出电报,称:“现有极好机会,在全国和外国举行扩大红军影响的宣传,募捐抗日经费,必须出版关于长征记载。为此,特发起编制一部集体作品。望各首长并动员与组织师团干部,就自己在长征中所经历的战斗、民情风俗、奇闻轶事,写成许多片断,于九月五日以前汇交总政治部。事关重要。切勿忽视。”

毛泽东的号召,得到了红军将士们的积极响应,纷纷拿起笔来撰写自己的长征回忆录。中央领导、军委领导同志首先带头写作,如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李富春、张云逸等。

做政治工作的陆定一、李一氓、肖华、王首道、熊伯涛等身体力行。在保安红军大学第一科学习的36名学员都是红军的高级干部,不少人也纷纷响应号召,如张爱萍、彭雪枫、刘亚楼、杨成武、谭政、耿飚、周士第、陈士榘、莫文骅、彭加伦、舒同、贾拓夫、童小鹏等。童小鹏在通知发出第二天的日记中这么写道:“杨(尚昆)主任、陆(定一)部长又来要我们写长征的记载,据说是写一本《长征记》。用集体创作的办法来征集大家——长征英雄们的稿件,编成后由那洋人带出去印售,并云利用去募捐,购买飞机送我们,这真使我们高兴极了。”童小鹏热情高涨,一个人就写了《离开老家的一天》《粤汉路边》等7篇文章,最后一篇《残酷的轰炸》完成于10月7日。他在日记中所说的“洋人”,正是埃德加·斯诺。

为出版《长征记》,红军总政治部专门成立了编辑委员会,主要成员有丁玲、徐特立、成仿吾和徐梦秋,整体工作则由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徐梦秋负责,并由其负责最后统稿。1937年4月15日,丁玲在《文艺在苏区》一文中生动描述了她编辑《长征记》时的愉快心情:“新的奇迹又发生了,这便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文。开始的时候,征稿通知发出后,还不能有一点把握。但在那悄悄忧心之中,却从东南西北,几百里、一千里路以外,甚至远到沙漠的三边,一些用蜡光油纸写的,用粗纸写的,红红绿绿的稿子,坐在驴背上,游览塞北风光,饱尝尘土,翻过无数大沟,皱了的纸,模糊了的字,都伸开四肢,躺到了编辑者的桌上。在这上面,一个两个嘻开着嘴的脸凑拢了,蠕动的指头一页一页地翻阅着,稿子堆到一尺高,两尺高。这全是几百双手在一些没有桌子的地方,在小油灯下写清了送来的。于是编辑们失去了睡眠,日夜整理着,誊清这些出乎意料,写得美好的文章。”

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到1936年10月底,红军总政治部就征集到200多篇文章,约50多万字。毫无疑问,这些文字在长征回忆文本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其文献价值迄今为止也是最高的,因为它最真实、最质朴,呈现了长征的最初的原始形态,字里行间闪耀着彻底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光芒。《二万五千里》编辑完成后,并没有付印出版,编辑委员会抄存了极其少量的内部誊清稿。目前考证存世的仅有两部。一部留存于延安总政治部宣传部,一部则在1937年上半年经由地下交通交给在上海负责恢复白区工作的冯雪峰。

《二万五千里》为什么没有及时印刷出版呢?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标志,中共和红军在陕北苏区的危机得到了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化解,从此中共中央在政治上、军事上打开了新的局面。这个时候,红军开始东征,丁玲等也赶往前线,《二万五千里》的编辑工作也因此暂停了。

从1936年8月发出征文启事,《二万五千里》在延安的出版工作经过6年时间的等待,迟至1942年11月才正式排版印刷,最终确定书名为《红军长征记》,分上下两册,选定文章100篇,32开,412页,作为“党内参考资料”铅印成书内部发行,马兰纸印制。目前这个版本的《红军长征记》存世也极少,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中共中央宣传部图书馆、陕西省档案馆和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各存有一套。其中,燕京图书馆收藏的版本,系朱德签名赠送给斯诺的礼物。

这场由毛泽东亲自发起的征文活动,可谓是中共党内和军内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体文化创作活动。但遗憾的是,中共中央和军委最重要的领导同志,包括毛泽东本人在内,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凯丰、邓发、刘少奇、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李维汉、聂荣臻、罗荣桓、杨尚昆、邓小平等,均没有撰写文章。由于工作繁忙和时局变化,毛泽东曾经应允为《长征记》撰写“总述”的愿望,也未能实现。谢觉哉在1945年11月2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读《红军长征记》完,颇增记忆。没有一篇总的记述。总的记述当然难。毛主席说过,‘最好我来执笔!’毛主席没工夫,隔了10年也许不能全记忆,恐终究是缺文。”的确,缺文成了永远的缺憾!

1954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资料室编辑出版的内部读物《党史资料》,选载重印了《红军长征记》的大部分内容,受到党政干部和青年学子的热烈欢迎。第二年5月,人民出版社将此书改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公开出版,再次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增删和修订。从此,红军长征的故事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间传奇,而长征精神因此逐渐演化为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战胜困难、勇敢前进的精神图腾。

——世界,就是这样知道长征的。

长征是中华民族开始崛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红色起点,它对21世纪的中国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神话”,是丰富发展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崭新阅读文本,是中国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长征,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