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荒山,我是顽强的“沙地柏”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郭靳 刘一伟责任编辑:王俊
2017-02-27 07:06

书写高山雷达兵的青春诗行

■郭 靳 本报记者 刘一伟

关于遥远的远方

扎根荒山,一群顽强的“沙地柏”

“上山的路九曲十八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几公里的车程能开个把小时。雷达站坐落在山巅之上,因为有我们的坚守而不再荒芜。”

——老兵 宗 波

站在山顶,迎着刺眼的阳光,坚守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十站13年的四级军士长、操纵员宗波手指远方一片壮丽的塞外风光说:“这片山头过去没有一点绿色,由于海拔较高,官兵吃水基本‘靠天’。有一年,为保障炊事班用水,大伙儿曾连续3个月没洗澡。”

当时,距离雷达站最近的保障点远在七八公里之外,官兵每周要驱车前去购买一车蔬菜。连队虽精心耕种了一片菜地,但由于缺水,必须每隔几天就派水罐车下山拉水,费时费力不说,而且蔬菜长势也不好。

31岁的宗波是连队“最老的兵”之一,对当时的艰苦记忆犹新。有一年春节前,驻地连降暴雪,送给养的货车上不来,眼看连队物资就要消耗殆尽,大家心里那个急啊!

除夕当天下午,连队干部带着十几名战士直奔山下,一人背一筐菜从山脚往山上运,等走到山顶,山下驻地百姓家已燃放起过年的烟花……

“那段苦日子总算过去了!两年前,地方政府帮我们重修了上山的公路,如今即使遭遇暴风雪,车辆也能正常通行!”宗波高兴地说道。

记者来到一块刻有“镇北天盾”4个大字的石碑前。石碑是第一代雷达兵从山下背来的一块石头,矗立在营区已有40余年。宗班长说,每名分配到十站的新兵都必须完成一项任务,那就是轮流给石碑上的4个大字“描红”,目的是让新兵牢记高山雷达兵的使命,做忠诚守卫祖国蓝天的“坚强盾牌”。

“这山梁上生长的沙地柏,像极了我们雷达兵。”宗班长说,第一代雷达兵在半山腰挖窑洞、垦荒山,在没有任何物资保障的情况下扎根荒山,一次次圆满完成空情观察、警戒任务。此后许多年,一代代雷达兵都创造了属于他们的辉煌。如今十站官兵已经拥有了现代化营房、电脑室、体育活动场、蔬菜大棚,“生活条件变好了,但‘高山奋斗,云雾建功’的雷达兵精神永远不变。”宗波神情坚毅地说。

关于奋斗与拼搏

插上电磁的“翅膀”,我心飞翔

“雷达站驻守的地方,曾是《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盛唐边疆,这里黄沙漫天、气候干燥,唯有勇敢的雄鹰才能在这片天空中翱翔。”

——新战士 祁春旺

从小就想近距离触摸战机的祁春旺,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雷达十站,开始担负空情战备执勤任务。

同学们听说他成了空军,写信问他:“是不是像电视上一样,戴上墨镜、听着发动机轰鸣声,驾驶战机翱翔蓝天?”小祁心里一阵失落,因为他只能在山上保障战机,甚至连机场也没去过……他眼中的“战机”只是雷达屏幕上一个个闪烁着的“绿色光点”。

“身处荒山,我的‘天空’在哪儿呢?”这个问号曾困扰许多初来乍到的新兵。

“丁零零……”一阵紧促的一等战斗值班铃声骤然响起,记者跟随当班雷达操纵员宋文峰,从宿办楼一路奔向雷达阵地。“虽然只有百余米距离,一旦转入一级战备,必须在几分钟内确保雷达开机,上报空情。”宋班长说,他已记不清在这条路上奔跑了多少个来回,也记不清有多少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在这条路上跌倒。

“再苦再累都值得,必须第一时间走上战位,这是雷达兵的天职。” 宋文峰介绍说,从建站至今连队从未发生过一起错漏,空情合格率始终保持在高水准。这是因为,在雷达兵心中,他们紧盯的屏幕并不普通,它连接着祖国的安宁、国家的荣誉,也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幸福。

一个寒冬的凌晨,在阵地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老兵王伟,突然发现荧光屏上基线扫过的地方有微弱亮点——疑似目标回波,他判定这是一次不明空情。

王伟立即转入战斗状态,一边紧盯屏幕上的“敌机”,一边上报空情。由于发现及时、处置得当,雷达十站受到上级指挥所的通报表彰。聊起这次经历,王伟说:“雷达兵是祖国的‘千里眼’,走上战位容不得有丝毫疏忽。”

一个雨夜,十站保障空域内的一架民航班机突发机械故障,亟须雷达引导降落。正在值班的雷达操纵员祁春旺,凭借过硬技能,引导飞机安全降落,他因此荣立三等功。“插上电磁的‘翅膀’,我心飞翔。”当年心中的问号,如今早已被他红彤彤的立功喜报给“拉直了”!

从“艰守”到“乐守”

身处荒漠,建设一片心灵“绿洲”

“连队驻地偏远,缺水少电、信息闭塞,可谓‘风沙遮山山不青,下雨接水水不清’,坚守荒漠我们苦中有乐!”

——指导员 江金波

前些年,不少刚分配到十站的新战士,面对艰苦生活常会打起“退堂鼓”。雷达站党支部除了教育引导,特别注重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更让官兵坚定信念:“因为职责需要离不开这里,因为能够成长成才愿意留在这里”。

“我刚来的时候,发现战友每天都去学习室,人手一本书学习钻研。”连队报务员、上等兵李健说,入伍前自己不喜欢看书学习,刚分配到雷达站时,身边战友埋头苦读的状态让他很诧异:都什么年代了,又不用考试,一有空闲捧着个书有啥意思?

“当时我真的很幼稚!”李健说。

“我们身处荒漠,更需建设心灵‘绿洲’。咱们雷达站走出去的兵,个个顶呱呱,靠的就是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连队老兵龙开兵掰着指头,如数家珍地讲出一串岗位成才的战友名字,这让李健幡然醒悟。他很快打消了“混几年”的想法,给自己立下“规矩”:“在艰苦环境中锤炼意志,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在刻苦学习中增长本领。”

指导员江金波告诉记者,他们借助上级组织的“星火读书计划”,鼓励官兵读书学习,通过开展“强军故事会”“诗歌比赛”等文化活动,浓厚读书氛围……近5年来,从雷达十站先后走出4名硕士研究生,17名战士考上了军校,20余人获得自考大专文凭,十站被友邻部队战友赞为“高山学府”。

午饭时间,十站官兵整齐列队,高唱饭前一支歌:“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相聚在无定河畔,扎根高山、建功立业,谱写十站辉煌……”这首叫做《十站好儿郎》的歌曲,从作词到谱曲,都出自连队官兵之手。

江指导员介绍说:“在十站,官兵的心早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即将退伍的老兵,临别时总要带走山头上一捧泥土,在连队大水罐前含泪高唱《十站好儿郎》,举拳宣誓,无论走到哪里,永远做十站传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