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迷部落>>军迷藏书>>正文

四两拨千斤

来源:人民网作者:董保存责任编辑:蔡子衡2014-01-22 09:32

    《四两拨千斤》:在战争风云中,在政治漩涡中,在职场生存中,在激烈竞争中,“四两”真的能拨动“千斤”吗。

    毛泽东的一个谋略 邓小平的一次拍板,周恩来的一桌酒宴 彭德怀的一句玩笑,刘伯承的一个发现 贺龙的一个举动,徐向前的一句口号 聂荣臻的一个发言……或许能让您看到“四两”是怎样拨动“千斤”的。

    ——要不是那几块银元,毛泽东肯定会被动民团手扣押,也就没有了1927年湘赣边秋收时节的“霹雳一声暴动”。

    ——要不是在哈达铺邮局找到一张报纸,走了两万多里的红军还不知道应该到哪里去落脚……

    ——要是英国人知道“8·25”那天飞机上坐的都是什么人,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将领肯定不会那么快到达各自的战区,战争的格局和进程还不知会发生什么变化……

    ——要不是两个士兵违纪走漏了消息,四野布好的“口袋”一定会抓住“大鱼”,林彪也不会气得骂媳……

    内容简介

    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上,有很多三岔路口,需要我们做出选择,做出决策。面对选择,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己处于彷徨之中,迷茫之中,甚至是处在危机之中。应当怎样选择?如何在三岔路口选择那条正确的路,选择那条最适合你走的路?如何使你的决策以最小的代价搏取最大的胜利(效益)?如何使你的拍板成为走出危机的转折点?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似乎应该看一看历史,看一看前人是怎么走过来的。不论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还是一个人的历史上都有很多拐点、关节点。在这个点上,往往是一件小事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扭转了前进的方向;一个细节决定一段历史,一件小事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特别是在血与火的战争中,这样的事例层出不穷。

   精彩书摘

    毛泽东知道信要放在清水里才能显现出字,便对众人说道:“各位稍等一下,我看完信就来。”

    很快毛泽东回到会场,问:“有一个叫金刚山的地方,谁知道?”

    “金刚山?没听说过。倒是有个井冈山的地方,恐怕就是那儿吧。”旁边的朱亦岳回答。

    “唔,金刚山——井冈山,应该是一个地方。去过没有?”

    刘仁堪说:“井冈山那地方,实际上就是宁冈的范围,地盘是大陇、茅坪和大小五井一带,我去过那里。”

    “哦!”毛泽东点点头,又叫何长工去食堂给宋任穷搞饭,安排休息。

    毛泽东将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剩下的四名委员招来,传达宋任穷送信的简要情形以及密信的内容,说道:“那封药水密信,我在脸盆里看过便化了,省委在信中指示我们应退赣西宁冈。”

    “要我们到宁冈去?宁冈是个什么地方?”余洒度问。

    毛泽东将宁冈的情况讲了一遍。

    余洒度又问:“你是怎样考虑的?”

    毛泽东稍作沉默,说: “江西省委既然指示我们到宁冈去,说明他们对于那儿的情况是熟悉的,我们应该按照指示转到宁冈去。” 余洒度连连摇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