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自制军事微电影:原来军旅生活可以这样拍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石宁宁 李昊 王少亭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6-10-27 00:03

安徽歙县人武部制作的微电影《远山的呼唤》截图。

赢得点赞——

做到这些是前提

尽管得到金鸡百花节专业评委的肯定,刘笑宇却坦诚这次拍摄存有遗憾,“很稚嫩”“很学院风,书生意气”。同时,他坦诚,正是凭着一腔热情真实记录下高原官兵的生活,才铸就这部短片抓人挠心的灵魂。

大二期间,刘笑宇和几名志趣相投的同学组建了一支视频拍摄团队。虽然军校生活紧张,但因为热爱,他们利用寒暑假拍摄了不少作品,并恪守着严苛的拍片原则:首先要感动自己,不能触动自己就无从谈其他;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人和事。这与刘笑宇在颁奖礼上说的那番话如出一辙:“如果没有我们的镜头,或许不会有人知道这个地方和几十年来边防军人的默默奉献。记录时代,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幸福。”《黎明之前:追星人》最终能够得奖,打动人心的部分也在于此。

采访中,面对“如何才能拍出引发官兵共鸣、引起社会大众关注的微电影”这个问题时,不少人的回答都围绕着“真实”“讲故事”“正能量”等关键词。

歙县人武部政工科长唐锋华认为,首先要满足微电影的架构,要求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环境氛围等符合逻辑,“艺术创作要以现实为根基,归根结底就是要讲故事。”他认为,《远山的呼唤》能脱颖而出,倚仗的是写实,不艳饰,不夸大,尊重现实和传统,赢得评委的赞同也就在意料之中。

广东省军区某海防团报送的《逆风飞翔》获得了微电影类三等奖。主创陈振宇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军旅题材微电影的直接受众是基层官兵,虚构的情节难以吸引大家,高大全的人物设置很难引发官兵共鸣,只有从一线连队发掘素材,才能打动人心。此外,他认为,微电影是基层文化工作的一部分,要动员官兵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之初就重视教育引导。

“改革强军”军营微课评选期间,彭海教授看了百余部微电影。采访中,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个人的高尚恰恰体现在纠结过后的选择,微电影要入脑入心,首先要将战士还原成生活中的普通人,于细节处体现其大义。”

(《中国国防报》2016年10月27日 04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