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风采:这五年,砥砺奋进,惊艳世界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杨思晨责任编辑:王俊
2017-10-06 09:00

(二)

半月前,当朋友圈、微博等都充满着铺天盖地的娱乐八卦时,一条简短的消息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似乎并未引起任何波澜: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走了……

许多网友可能只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而在千里之外的贵州省平塘县的一个小村落里,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专注的捕捉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

22年,南仁东只做了这一件事,那就是建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天眼”,2016年9月25日,中国的“天眼”FAST项目终于完工。

这条消息,震惊了全中国,也震惊了全世界。BBC用整版网页报道:“中国成为了天文探测的领航人”,各国的媒体都列举各种数据说:在FAST技术上,发达国家想赶超中国,至少需要二十年!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瞩目的工程刚建成不久,南仁东却因病与世长辞。

英雄无言,用双手打造出和宇宙“对话”的大国“神器”……

5年来,中国不仅只有“天眼”这一项成就震惊世界,还有许多令世人瞩目的壮举与成果。

2013年6月26日,神舟10号飞船载着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3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再次交会对接。在为期13天的太空飞行期间,他们演练了神舟与天宫的手动对接,实现了神舟环绕天宫的飞行,还进行了现场直播的太空授课。

这体现的是中国的科技实力,激发的是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

曾经的我们,也梦想着造飞船去遨游太空,而这一天已经到来!

6个月后,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中国航天由此开启了一段崭新征程。伴随着探测器而去的还有“玉兔”号,它与着陆器进行了多次互拍,还实现了对月壤的探测以及巡视探测。

中国在载人航天及月球探测方面,一年内两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14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一周后完成绕月并成功返回地球。

……

除了遨游于群星闪烁的星空之下,海洋里的奥秘与奇迹也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2013年9月,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被顺利回收至母船甲板,“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科考任务圆满完成。这同时标志着我们具备了探海的能力。

2014年2月,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在南海进行海上试验,并于4月通过了海试现场专家组进行的海上验收。

2015年4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在青岛通过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成为中国未来10至20年海洋科学考察的旗舰船。

……

一时间,上天入海,风靡全球。

除了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科技成果还有许多:

2014年,袁隆平实现了亩产过1吨的承诺—— “Y两优900”湖南隆回百亩高产示范片区,平均亩产达到1006.1公斤,首次实现了超级稻百亩产过千公斤的目标。

2016年9月三峡升船机进入试通航阶段,作为世界上技术难度和规模最大的升船机,将3000吨级船只的过坝时间从3.5小时缩短为40分钟。

2017年6月,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率先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能力由此迈入世界前列。

……

这些成就,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备受鼓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