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驻村精准扶贫 过路书记的泪与笑

来源:中国青年网作者:曾繁华责任编辑:康哲
2017-01-25 09:57

“党员要先富起来”

村民们敬服曾守福,并非因为新来的书记吹胡子瞪眼有多厉害。事实上,这个年轻人不是什么“暴脾气”的主儿。

一年暑假,他把儿子接到村里来玩,因为忘了带长裤,儿子回家时被山里蚊虫咬了两腿包。

“被媳妇骂了个半死,”曾守福摇摇头,一幅心有余悸的样子。

年轻的书记镇得住村民,靠的是公平透明地给大家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

曾守福从不讳言利益,一度耿直地对记者说出“党员应该带头先富”这种容易被曲解的话。

“党员要先富起来,带头示范。赚了钱他在村子里腰杆才直,他才有吸引力,能带动大家跟着走。不能自己连裤子都穿不起,还嚷嚷着要带领大家去致富,这不是胡说么?”结合乡村工作实践,曾守福这样解释,“蓝图再美好,不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很难打动人心。”

下党村的地势气候适合茶叶生长,当地有几百年的种茶史。曾守福免费为村民提供有机肥,要求他们必须使用;以高于市场价四倍的价格收购村民的茶叶,但提高了采摘标准。因势利导之下,茶叶品质得到提升,定价主动权也从过去的收茶小贩手中回到了村里。村民的腰包跟着鼓了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曾守福的“管理防范”机制。

村民交给茶厂的茶叶,如果质量不达标、以次充好,第一次予以警告,两次的话,茶厂就不再收购。“让他赚不到这个钱。”

说起村民的一些小花招,曾守福又气又笑,“有的晴天去打工,雨天采茶卖给厂里——雨天茶叶斤两不是更重么?但口感不是最好的。我们明确要求不收雨天采的茶。还有,因为我们茶厂收购茶叶的价格高,有的人去别的村收购茶叶,倒手充作本村的茶叶卖给茶厂……”

“斗智斗勇,”曾守福一句调侃,颇有点“含泪的笑”的意味。

费尽心机保证茶叶质量后,此前并无从商经验的曾守福开始绞尽脑汁运作品牌。在他之前,还没人把“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当做一个IP善加利用。

曾守福创立了扶贫定制品牌“下乡的味道”——其内涵指的是习总书记亲民爱民的味道、各级党委政府勇于担当的味道、农民脱贫致富的感恩味道、爱心人士乐于奉献的味道。

“塑造品牌,才有附加值,才能更好地回归市场。”曾守福说。与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几番摸索之下,“只卖茶园不卖茶”的“消费扶贫模式”出炉。

“卖茶园”不是“卖地”,是客户以5年为期,获得所认购茶园出产的茶叶及一些周边服务。为了让客户可以实时看到自己的茶园,曾守福在茶厂、茶山上安装了几十个探头,引入了可视化预定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客户可以通过APP客户端随时检看茶叶的生长、加工等流程。

接下来,通过“互联网+TV”、多渠道广告投放、企村融合共建、金融扶贫等一系列努力,村财收入逾22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村里每斤茶青从原来的年均价2.4元增加到了10元左右,实现茶农收入翻番,达到每亩6000元。2015年,下党村被列入第三批国家传统村落;2016年,被评为首批“中国千千万万乡村旅游品牌村”、“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红色下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