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开展“现地教学” 新学员“触碰”红色军医精神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燕燕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11-11 10:51

“破”与“立”,一直是军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攻点。是让刚踏进校园的新学员坐在教室这个无菌化“密封舱”接受“被动灌输”,还是让他们走出去,在震撼与冲击面前涤荡内心,辨清道理?

近年来,政治理论与人文社科系以学校培塑“红色军医文化”为抓手,结合新入校学员“红盾—300公里”拉练,利用驻地周边红色资源进行“现地教学”。一股研读红色经典、学习红色典范、思忆红色之旅、重温红色誓言的风潮正在一茬又一茬的新学员中风起云涌,红色“氧分子”在青春血液中流动,忠诚之火在胸中燃烧。

一处红色遗址,就是一部鲜活教材

学员:坐在教室里,老师讲的和我们看到的现实相差很大,我们到底应该相信什么?

教员:我们讲的东西,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又凭什么感动学员?

仿佛一夜之间,洞开的互联网、移动终端挟泥沙冲向意识形态坚守的阵地。湖面风平浪静,湖底暗流涌动。

九月,第三军医大学又迎来500多名“95后”新学员。展现帅男美女、极度奢侈画面的电影《小时代》、英雄董存瑞的“死亡真相”、各种社会负面新闻成为部分学员津津乐道的话题。

“我们应该破什么?立什么?怎么立?”“作为政治教员,面对那些精心设计的‘楚歌’,要用活生生的事实说话,要更加理直气壮地传播真理。”政治理论与人文社科系“现地教学”讲稿讨论会,气氛热烈。“为了打赢这场思想上的“争夺战”,我们成立课题设计组、讲稿撰写组,从选题、讲稿撰写修改到试讲、实地考察等各个环节,都不敢掉以轻心。”系政委万铭介绍道。

几天后,第一场精心准备、主动出击的“现地教学”在渣滓洞白公馆和歌乐山烈士陵园展开。

渣滓洞,既有简陋密集的茅草岗亭,又有锈迹斑斑的铁丝电网;既有狭窄阴森的楼梯过道,又有暗无天日的男监女牢;既有血迹斑驳的各种刑具,又有蛊惑人心的反动标语。新学员们静静地伫立在院坝里,带着肃穆的神情,聆听教员廖丹的讲解。

“在专门关押女人和孩子的第八室,两个婴孩——‘监狱之花’和‘苏菲亚’哭喊着,在尸堆中爬来爬去寻找母亲。身受重伤的罗娟华挣扎着向孩子爬去,想用自己的身体去守护那幼小的生命。然而,灭绝人性的刽子手竟端起冲锋枪打了满满一梭子弹……”

在讲到“11.27”屠杀时,廖丹的声音哽咽了,双腿甚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这是我从教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如此投入,仿佛身临其境。”此时,聆听讲解的学员眼里已闪烁着亮晶晶的泪花。

在歌乐山烈士陵园,瞻仰烈士墓暨宣誓仪式包括整队、学员代表敬献花圈、全体向革命烈士默哀、现地教学、致辞并宣誓、扫墓等六个环节。周碧雯教员讲授了烈士陵园群雕的人物事迹,凸显了先烈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标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这个时代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直面时代风险考验,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告慰忠诚于党,为新中国建立而牺牲的370万英灵。”学员们感慨地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