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好军医>>今日头条 >>正文

陈敏亮——领衔切除世界罕见巨瘤的好军医

来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责任编辑:郝思嘉2015-01-27 09:58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成功为一患者切除世界罕见巨大肿瘤

——17名医护、16个小时、换用100多件手术服、输血量达5000毫升

■ 刘 翔 谭 敏 丁东阁 吴福丽

那年5月26日,腰上长着一个重约200斤的巨大纤维瘤的杨先生,“乘坐”面包车后备箱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求治。7月3日上午10时,陈敏亮和 1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手术团队开始了长达16个小时切瘤手术,这台复杂罕见的手术获得了成功。

28年来,患者身上的纤维瘤由拳头大长到“铺床盖被”的地步。

杨先生出生时右臀部就有鸡蛋大小的青色胎记。9岁时,胎记处皮肤变为黑褐色且长有毛发。这之后病变组织逐渐高出周围皮肤。

12岁时,杨先生臀部肉瘤长到拳头大小,当地医院检查为“神经纤维瘤病”并做了切除术,但此次切除术没有根治和抑制住肉瘤继续生长的势头,而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此后的3年内,杨先生右大腿部和背部相继长起了瘤子,并且瘤子慢慢连在一起,有一种“一日不见,则长三尺”的劲头。他的家人先后咨询几十家医院,但几乎得到的全是不无遗憾的回答:这种神经纤维瘤无法根治,也没有好的药物治疗方法。杨先生只能听任瘤子疯长,心在流血。那年4月份一天,有人对他父亲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整形四科主任叫陈敏亮,曾经治疗成功过类似疾病。他们几经周折联系上了陈主任。

近半年来,瘦弱的患者饱受近200斤重的纤维瘤的折磨,整日“抱瘤而坐”,平躺睡觉简直成了天大的奢望。

“大夫们!快给我做手术吧!快让我休息吧!我已经好久没有躺着睡觉了!”杨先生被推进手术准备间后,对每个穿白大褂的人都发出同样的苦苦哀求……

是的,没有如此遭遇,不知痛苦如此。28年来,杨先生身体各处的纤维瘤,“汇聚”到一起形成了直径1.2米、重达约200斤的黑褐色大肉瘤球。巨瘤把杨先生整日困在一张双人床上,大小便不得不在床上解决。为了减少排泄,他尽量少吃少喝。去屋外晒太阳对他来说已是奢侈。家人实在搬不动他,每次都得请人帮忙。

在杨先生住院、检查和手术期间,他身上的巨大 “附件”是的检查、手术用床都成了难题……

面对这样一位特殊病人,医护人员集思广益。他们用出来“1+1床”办法,即将杨先生身体放在一张病床上,把“附件”肉瘤堆放在紧挨的另一张床上。住院问题解决后,检查的难题接踵而来。陈敏亮主任说:“手术前常规的CT、核磁共振检查杨先生都做不了,他的瘤子直径达到1.2米,CT、核磁共振的检查舱根本就进不去”。在行开放式核磁共振检查后;又想办法做部分瘤体血管栓塞术;还制定了各种预防并发症的预案。快到手术的前两天,陈敏亮主任又发起愁来,这位博士生导师担心的不是这台复杂罕见的手术,而是担心常规的手术床放不下杨先生庞大的瘤子。得到消息的手术室吴福丽护士长,立即组织大家 “制作”出了360度旋转4次漂浮的仰俯侧仰体位手术床,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17名医护 、16个小时、 换用100多件手术服、输血量达5000毫升。手术获得了成功。

杨先生住院后,医院领导和机关都很重视,医务部主任亲自组织和参加多次院内外专家大会诊。经过周密的术前会诊、讨论和准备,经院长亲自“拍板”同意, 7月3日上午10时开始手术。陈敏亮教授主刀,17名各类医护人员轮番上台“辅刀相助”。 患者每一次翻身,都需要十几个人喊“1、2、3的口号”才能完成。 因瘤子里血流丰富,陈主任最担心的是术中患者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术前谈话时,陈主任把风险告知给杨先生,但是杨先生坚决表示,不管成功与否都要手术,生不如死的日子他再也不能煎熬。

手术中,骨科、介入科、输血科、麻醉科的主任都来支援。为了缩短手术时间,让患者尽量少出血,年近50岁、患有高血压的陈敏亮主任决定不休息,一气呵成。整个手术持续了16个小时,期间,陈主任只喝了点水。如术前预料一样,切开瘤体表面后里面布满了像蜘蛛网一样的血管和神经。陈主任凭着高超的手术技艺,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地解决了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和危险,手术圆满顺利。此时陈主任却累瘫在手术台旁。术后,将切下的瘤子随即一称约170斤。输血量达到5000毫升,手术台上几十个缝针、敷料、手术器械和物品堆积成小山。工作人员清点还发现,仅医生们的手术服就用了100多件。这些都印证着这台手术的罕见和复杂,经查阅相关文献,该巨大肿瘤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有报道切除的最大神经纤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