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前进,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源:新华社作者:张旭东、王敏、于佳欣、林晖责任编辑:朱红
2017-10-17 23:20

只争朝夕——把握发展大势,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0月17日,恰巧是中国第四个“扶贫日”。

几天前,一部讲述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打响脱贫攻坚战故事的电影在全国上映。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用了3年时间,使村民的人均收入从1668元增长到8000多元,去年底实现了13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这里,正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地方。如今,这四个字已刻在村口的石碑上,成为激励全村脱贫致富的精神支撑。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拔穷根、摘穷帽,一定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十九大代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叶红专说。

既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继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力串联起“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党的十九大肩负的历史使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冲刺阶段,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今只剩下3年时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要开局起步。

今年4月18日,一场有着7000名干部群众参加的稳定脱贫奔小康誓师大会在河南兰考举行。此前一个月,兰考已率先成为全省首个脱贫县。

“脱贫只是第一步,我们要不懈奋斗,把稳定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兰考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十九大代表、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说。

奋斗未有穷期。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说,我们面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是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特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是指今天的发展达到了新高度,在一个更高平台上开始新征程。”

把握时代脉搏,我们党才能引领中国不断前行。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人均GDP刚刚突破8000美元,地区发展还很不平衡,仍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能否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

“任重道远,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指引,积极破解难题,为百姓福祉而继续努力奋斗。”十九大代表、山东兰陵县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说。

理念在升级,质量待提升,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作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我国钢铁业正面临着去产能的阵痛,也折射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艰巨。

“当一条路走不下去的时候,不是没有路了,是到了该转弯的时候。”十九大代表、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于勇说,与其被动应战,不如主动转型出击。

近年来,河钢集团在做好去产能“减法”的同时,也在做创新升级“加法”,从单一建筑用钢,拓展到航空、汽车、家电等多元领域,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板和第二大汽车钢铁供应商。

当“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红利渐趋用尽,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就是机遇;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谋求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就是答案。

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格局——

10月15日,山东潍坊火车西站。一辆载满纺织品、食品、轮胎等货物的列车缓缓启动,向着中亚驶去。

“今年刚开通的中亚班列,让潍坊更好地融入世界,‘一带一路’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潍坊市委书记刘曙光代表说。

潍坊中亚班列只是“一带一路”宏大乐章中的一个小插曲。如今,从沿海到内陆,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中欧中亚班列纷纷开通,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焕然一新。

风云际会,沧海横流,全球经济政治中心从北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在地缘政治因素错综交织、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大变局的今天,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担当的重要角色格外抢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部以“中国梦”为原点的治国理政方略,3年间已出版23个语种版本,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650万册,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正吸引世界的关注。

“中国共产党让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注中共十九大的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克里·布朗近日表示,中共十九大将对全球都产生影响。

伟大斗争仍在进行,伟大工程仍在建设,伟大事业仍需推进,伟大梦想仍未实现。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只有进行时。党的十九大将深入总结5年来治国理政的经验启示,作出战略部署。我们要紧抓机遇,一张蓝图干到底。”于勇代表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