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围观!马里维和任务区里的外军印象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韩立建 海洋责任编辑:菅琳
2016-03-18 17:00

印象三

实战观念融入骨子里

讲述人:张东

2015年6月下旬,中国维和部队计划组织一次实弹战术演练,所以需要前期驱车赴“绿洲靶场”勘察地形,正巧遇到荷兰维和部队组织实弹射击。两军见面随即展开了军事交流。我看到,荷兰维和军人的战斗装具紧贴实战需求,仅上身的装具就将防弹衣、子弹袋、饮水袋、脖护具等器件融为一体,在战场上既实用又方便快捷,有助于节省时间展开单兵军事行动。同时,他们还注重单兵战术动作的细节,要求战术动作简单实用,而不追求整齐划一,射击训练更是强调“一招制敌”。

在“绿洲靶场”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时,荷兰维和军人自始至终都以实战为背景,靶场后侧外围专门有一辆步战车全副武装来回巡逻,靶场内的步战车车头则向外呈扇形战术队形。如果遇到不明身份武装人员袭击或者突发意外情况,荷兰维和军人就能从实弹射击训练立即转为实战,并利用步战车,快速形成战斗队形,并予以还击。

印象四

坚持原则,却也不失灵活

讲述人:庄孟臣

俗话说,“一是一、二是二”。在联合国维和事务中,凡事都得遵循法理、坚持原则,外军基于这一处事标准,不论开展哪一项工作,都会按制度办事。他们注重的是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地落实工作,但在看待与处理问题时,也会有大局观,必要时也能进行灵活处理。

2015年5月下旬,我们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在加奥任务区完成交接轮换工作,由于临近“六一国际儿童节”,警卫分队计划安排官兵代表赴加奥市一所小学进行捐助慰问,于是提前两天与东战区司令部军民合作处处长莱屋·保罗少校取得联系。当时,警卫分队并不了解联合国“民事活动提前一个月上报军民合作处申请”这一规定,因此吃了“闭门羹”,得到的答复是“按规定程序申请”。

莱屋少校是名美国军人,当他了解到中国维和部队刚刚完成交接轮换工作,并不熟悉这一规定后,又及时向中国维和部队下发了一份报告,大意是:捐助慰问小学师生传播的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但是也应遵守联合国的相关申请规定。不过,我理解这次情况的特殊性,因此与当地的民事机构进行协调沟通,你们可以按计划去小学进行捐助慰问活动,但是以后必须坚持好工作制度。

无独有偶,2015年6月18日,联合国装备核查小组在对中国维和部队装备进行核查时,核查小组组长甘尼诗·比斯塔更是让人钦佩。当天下午突然出现沙尘暴,但甘尼诗·比斯塔戴着帽子、口罩和防风沙眼镜,坚持在室外逐台核查车辆,一直干到晚上9时才结束工作。他说,按照联合国装备核查计划,当天必须完成工作,如果因为天气原因核查不细或者延误了核查,那就是自己失职了。

(向勇 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