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不满20天写下6份按手印的离队申请书 后来……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张首伟 王豪 杨 博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7-11-16 06:02

南部战区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探索研究新兵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新闻调查,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看到儿子红手印的那一刻,年近半百的孙祥水傻眼了。

他没想到,儿子孙路路当兵尚不满20天,居然已写下6份按有红手印的《离队申请书》,甚至,还第一次朝他发了火。孙路路的态度很强硬,理由也很简单:当初父母逼着他来当兵,如今,自己难以适应部队的生活。

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孙祥水夫妇失望而归,在等待儿子回家的这段时间,退兵报告一级一级呈审通过。然而,故事的后续发展却让夫妇俩颇感意外,就在退兵报告只需经最后一级领导签字生效之际,儿子孙路路决定“单方面毁约”,他在一份《保证书》中郑重地告诉部队领导和父母,此前的想法“烟消云散”,自己也一定“用刻苦的训练回报大家。”

这个情节大反转的故事折腾了车武龙足足有一个多月。作为南部战区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政治工作处副主任,他见证了新兵孙路路从“坚决要退兵”到“武装越野咬着牙不掉队”的蜕变,更见证了新兵群体向着“新时代革命军人”越来越快的“进化”步伐……

结局虽皆大欢喜,但车武龙和这个基地的领导并未盲目乐观,他们仍审慎地看待案头那份《新兵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探索实施方案》。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虽然不少新兵因此得以飞速成长,但这份30页的方案上已经被勾画了上百个圈圈点点,而且越画越多……

找准新兵思想的“时代扣眼”

——南部战区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探索研究新兵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新闻调查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首伟 王豪 通讯员 杨博

10月下旬,第75集团军某旅两名新兵在战术课目训练中双双打破纪录,面对指导员亲自为自己佩戴大红花,笑得合不拢嘴。 江平骥摄

班里12个新兵,学历经历“五世同堂”;17个新兵营连政工干部,13个没有基层政治主官经历——

新时代,新兵教育遭遇“双重考验”

从2007年第一次带新兵开始,车武龙已经与6批新兵结下了深厚战友情。每次新训结束,许多新战士都与他“洒泪难离”。可今年,该基地承训全军训练机构改革后的首批新兵,这个曾经以“懂兵情、知兵心”为傲的带兵人,却觉得自己和新兵已经“不在同一个次元里了”。

这样的“惊醒”并非个例。新兵入营第一次班务会刚结束,带过6批新兵的上士新兵班长李博就找到车武龙“诉苦”:班里12个新兵,从初中、高中、大学在读到大学毕业再到二次入伍,学历经历可谓“五世同堂”,想问题、说话都不在一个频道上,“这兵我该怎么带啊?”

基地新兵思想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打过工的新兵占45.9%,有的当过野外生存教练、搞过软件开发、干过工程设计,经历比较丰富;但也有部分新兵刚出校门就进营门,社会经验“几乎为零”。新兵与新兵、新兵与带兵骨干之间在思维层次、人生经历上的差异变得更加复杂。

“你给他讲服从,他给你讲民主;你给他讲奉献,他给你讲价钱;你给他讲打仗,他给你讲家庭……”车武龙和基地领导深深感到,新兵组训模式从“部队自训”向“基地化集中训练”逐渐转变,教育模式也亟待转型升级。

然而,怎么转?往哪转?上级赋予基地关于新兵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探索研究试点任务,当他们真正开始蹚这条“新路”时才发现,困难重重——

“教育目标概略难把握”怎么办;“组教力量薄弱难支撑”怎么办;“缺少系统设计难优化”怎么办;“内容活动庞杂难统筹”怎么办;“训教时间冲突难协调”怎么办;“思想差异较大难解渴”怎么办;“陆军转型加速难同步”怎么办;“形式套路固化难突破”怎么办;“信息基础滞后难作为”怎么办;“效果评估粗放难精准”怎么办……

组教力量薄弱,在基地编制大幅压缩的情况下,承训新兵数量反而增加五六倍,而17名新兵营连政工干部中,13名没有基层政治主官经历,7名为非政治干部转岗;

训教时间冲突,新训时间“总盘子”难以摆下相关训练和教育内容。在此前征求基层意见时,一份包含有40个课程和23项配合活动的教育计划,甚至让新兵们直呼“宁跑3公里,不上教育课”;

如何克服困难、应对双重考验,在探索实践中,这些教科书上没有、上级文件中未提的现实问题,成为车武龙和基地领导日思夜想、时时牵挂的必答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