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全连82人刘老庄战斗中殉国 死后保持搏斗姿势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梅世雄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5-11-11 10:31

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叶挺独立团”装步2营4连副指导员李彩慧,来自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

李彩慧说,4连还有另一个著名的称谓:刘老庄连。

“用一个村庄名为一个连队命名,在我军历史上并不多见。”入伍来到用自己家乡命名的英雄连队,让李彩慧感到十分荣耀。

荣耀的背后,是82烈士书写的悲壮抗战传奇!

1943年3月,日军突然集中兵力对我淮海地区展开大扫荡,妄图合围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奉命组织防御,掩护主力部队和领导机关安全转移。

此时,敌我兵力对比悬殊:日军1000余名,伪军600余名,4连仅有指战员82人。

众多的敌人,并没吓倒这支从陕北红军发展而来的英雄部队。在苏北这样的平原水网地带,4连唯一可用来打阻击的工事就是交通沟。这种被当地群众称为“抗日沟”的交通沟,就是在地面上挖半人多深的沟道。

为了拖住敌人,争取时间让领导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4连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经过商量,决心放弃突围,固守阻击敌人。

1943年3月18日,日伪军集中所有的山炮、92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对4连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

是时,如果选择进驻刘老庄,以房屋院墙等作掩护,据村固守,可更好地保存自己,也可更大地杀伤敌人。但4连官兵考虑到庄内还有不少群众没来得及撤离,便毫不犹豫地把阵地选在刘老庄附近一片开阔地带的“抗日沟”内。

在强敌面前,82名将士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300余人。最终,淮海区党政机关转移了,群众转移了,兄弟部队转移了,全连却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当地群众打扫战场时看到,烈士们仍保持着生前搏斗时的英姿:有的怒目圆睁,匍匐在战壕里;有的紧握着弯曲了的刺刀,弓着一条腿斜靠在大树旁;有的双手还紧紧抓着敌人的头发;有的嘴里还狠狠地咬着敌人的耳朵……

战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写道:“淮北全连82人全部殉国的刘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四里八乡的乡亲们为82位烈士举行了公葬,在烈士牺牲的地方建起了一座10多米高的纪念碑,并送来82名优秀子弟补入这个连。

4连在战后重新组建,并被新四军第7旅命名为“刘老庄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