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战场呼唤“精确保障”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长伟责任编辑:康哲
2015-11-26 10:31

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必将引起后勤保障模式的转型。随着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制信息权和精确打击成为夺取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将来仗怎么打,后勤就应当怎么保障”,而现代战争的高消耗、高破坏、高投入特点,尤其是战争规模、双方力量对比、作战空间的不确定性,给做好后勤保障带来严峻挑战。在战争节奏和进程加快的态势下,后勤必须快速反应,紧跟军事变革的浪潮,转变后勤保障观念,加快从传统的“粗放型”后勤向“集约型”后勤转变,从“概略保障”向“精确保障”转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调整军事后勤发展战略,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按照“适时、适地、适量”的原则构架后勤保障新模式。面对世界后勤领域的变革挑战,我军后勤仍存在着“粗放式”保障现象,有的单位还延续着传统的“无限制供应”和“越多越好”思路,造成后勤保障队伍庞大、机构臃肿、效率不高,一些潜在的战争资源被人为浪费,军事经济效益比较低下。这与“建设保障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后勤、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和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要求相距甚远,严重制约着战斗效能的发挥。

推进我军后勤改革,创新保障模式,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传统的“概略保障”转变为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保障”,向精确化要效益、要保障力。精确保障与传统后勤保障的根本不同在于:以对作战部队实际需求的准确预测代替战前的概略计划或战时的临时申请。作战部队担负的作战任务和战场态势是对其进行物资补充的主要依据。但目前我军后勤保障指挥体制不顺畅,信息化含量不够高,还达不到即时补给的水平。因此,各级后勤部门和保障人员必须树立“精确化后勤”保障理念,坚持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后勤保障路子。通过构建全资产可视化系统,对作战和后勤情况保持近乎实时的掌握,并利用反馈信息对作战中的后勤保障需求进行必要预测,及时准确地进行决策和实施全程保障,真正发挥每个保障单位和保障单元的最大保障效能。

精确化后勤的核心要素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把正确数量的物资送达正确的需求者。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建设精确化后勤需要重点把握三个层面:

精确化后勤应以信息化技术为主线。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资源将是未来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的“第一要素”,谁能有效控制信息资源,谁就能真正拥有战场保障的主动权。近年来,美军通过吸取几场战争经验,已将数百个后勤信息子系统逐步整合纳入全球作战保障系统,并推进末端要素入网。我军要实现战时供需精确对接,必须强化信息主导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对保障资源和手段进行改造。如对军用物资采取张贴二维条码标签、对物资载体植入无线射频识别卡等信息手段综合集成,并把自身保障实力,保障地域水文、气象、地形、交通等信息,地方油库、船舶、码头、医院等社会保障资源,保障体系部队的作战任务、人员、装备和战斗编成等诸多数据,嵌入后勤指挥一体化平台,实现与保障部队的信息流对接,为保障资源可视掌控、配送精确定向、行动全程调控打下基础。

精确化后勤应以模块化组合为支撑。未来作战的编成合成度高,要求后勤保障进行积木式、模块化的组合搭建,确保快速高效聚集和释放保障能力。以外军为例,为确保保障行动结合部有效衔接,从各军种抽组联编精干特遣力量,着重强化海空港口的物资转运和伤病员后送能力,根据需要向各作战营连派出量身订制的前方分队,保障能力较以往提高了两倍多。而从我军现状看,后勤保障还停留在“松散型”,后勤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军民融合还处于低层次,“各自为战”的现象还客观存在。打造精确化后勤,应基于效果,通过广泛采用系统集成技术,该压缩的压缩,该增设的增设,实现整个后勤系统中“条条”与“块块”的高效整合。

精确化后勤应以战斗化包装为主干。精打要害是未来联合作战的核心战法,为确保快速精确保障,后勤保障应对作战物资实施战斗化包装。如作战准备阶段,针对合成营、攻击直升机群、信息作战群、火力打击群、特种作战群等新型战斗编组,可对给养、被装、药材、军械弹药、油料等物资进行基数化的战斗包装。作战实施阶段,根据前方各群队战损消耗信息、实时需求报告,进行按需精准配给的战斗化包装。这种战斗化包装能够满足空运、空投以及陆地、海上等多种投送勤务要求,大大节约一线后勤保障的中间配送包装时间,实现对作战力量的高效精确保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