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生态文明建设:同饮一江水 共护母亲河

来源:新华社作者:史卫燕 王贤 秦宏 周楠责任编辑:张硕
2016-04-10 16:13

制度创新力度空前 强化约束确保生态优先

武汉大学教授伍新木等专家指出,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应改革现有的流域管理模式,从保护机制、监督机制、问责机制、补偿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实现全链条无缝管理。

在保护层面上,总量管理和市场调控成为制度探索的关键词。目前,长江上游省份重庆从“摸清家底”入手,着手健全资源总量管理,推动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确权登记,探索自然资源所有权实现形式,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

江苏省在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方面进行市场化探索,提出到2020年率先建成生态省的目标。届时,江苏省的林木覆盖率将提高到24%,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将达85%。

监督和问责能否通过落到实处,是制度创新能否开花结果的重要一环。为保一江清水入长江,长江中游省份湖南每年对湘江流域各市水资源管理进行绩效考核,细化各级政府水质水量等水环境执法考核指标,加大履行法定执法职责情况、执法规范化的考核权重,给沿岸官员戴上生态保护“紧箍咒”。

“近年来,跨行政区域的流域污染纠纷时有发生。其根源在于流域上下游之间环境保护责任的不对等,容易出现上游排污,下游‘买单’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表示:“‘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各区域长江生态的重要制度保障。”

2014年11月,在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6届市长联席会议上,长江沿岸27个城市正式达成《长江流域环境联防联治合作协议》,探索建立流域上中下游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多年的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正在不断推进。

问题导向各个击破 清除污染保一江春水

2月23日,由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已明确了污染防控治理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水质优良比例总体稳定保持在75%以上。

据监测,长江流域总磷污染问题突出。一般情况,河水磷超标的原因主要包括含磷工业废水排入、农业面源污染、含磷洗衣粉等生活污水污染等方面。

江西省九江市依托长江岸线资源,布局了多个工业园区。以前,一些沿江化工园每天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这些含有害物质的废水经简单处理后,排放到长江里,严重破坏长江生态环境。通过积极整改,目前,沿江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都已建成投入使用,对园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统一排放,以降低对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两岸都是重要农业区,长期以来,长江沿岸地区农业渔业发展均靠其滋养。然而,在降水量较大时期,雨水淹积导致农田、池塘中的农药化肥大量流失,加剧长江水体污染。

湖南洞庭湖素有“鱼米之乡”美誉,2014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南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湖南将调整湖区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禁止围湖养殖,限制水产养殖产量,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引导环洞庭湖养殖转型升级。

“千湖之省”湖北专门颁布了湖泊保护条例,以省政府名义签订湖泊保护责任书,设立“湖长”,并每年进行一次责任考核,通过规划确定控制性指标,遏制湖泊面积萎缩、数量减少。

(记者史卫燕、王贤、秦宏、周楠)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