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25岁的他们,为何集体写下“遗书”?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周小敏 徐昌磊 詹熠责任编辑:刘航
2016-09-05 08:50

平均25岁的他们,为何集体写下“遗书”?

■中国军网记者周小敏、徐昌磊、詹熠

和平年代的兵,到底在干什么?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否还能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二十岁出头的年纪,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一封封“遗书”?他们又在书写着怎样的故事?

战备值班留言放进后留包

“妈妈,如果我走了,下辈子做我的女儿吧,让我来照顾你。”

“媳妇儿,生命中,总有一些是我们还没想过或者措手不及的事,也许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会泣不成声。我想说,不要哭,官兵是英雄,要笑着去送别他们!只是我还有心愿未了,我想回家,带孩子拍个全家福,教他敬个军礼,给你买身漂亮衣服,给老人煮碗面吃……可是,对不起,我有我生来的使命!”

在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的发射勤务营,谁都不愿提及“遗书”二字,因为这两个字足以结束一个家庭的幸福。每次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前,官兵们都会写下留言,放进后留包,后留包里存放的是一些个人物品,标签上贴的是家属的联系方式和地址。换句话说,一旦上了战场,为国捐躯,这个包就是他们的生前遗物,书信就变成了遗书,直接寄回家里。

在该营,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承载着生命和使命的书信,这些书信的作者,最小的19岁,最大的34岁,平均年龄25岁。有的是刚步入军营没多久的战士,有的是刚从军校毕业的学员,还有的是已有家室的老兵。

曾与该营的一名战士聊天,他说:“我们每天都在反问自己‘我能打仗吗?’‘能打胜仗吗?’如果有一天祖国需要我们,我们一定冲锋在前。可是,我准备好了打仗,却永远准备不好与亲人别离……”他强忍的泪水告诉我,他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但他柔情的话语告诉我,他也是一个爸妈眼中普普通通的孩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