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收复南海诸岛的往事

来源:人民政协报作者:王俊彦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6-04-11 09:22

收复西沙

11月23日,永兴、中建二舰趁风浪稍减的间隙先行出航,于11月24日凌晨抵达进驻目标西沙的主岛“猫岛”,在礁环外抛锚。

时任国民党海军司令部海事处上尉参谋张君然从“永兴”号驱逐舰上先率战斗小组乘艇登陆搜索,发现岛上未见一人,原有建筑都已破坏殆尽。随即按原定部署组织人员登陆,抢运物资,搭建营房,构筑工事,修建炮位。这时海上仍有7级大风,使各项工作遇到困难,但经过五昼夜苦斗,进驻工作便大体完成。待驻岛生活设施安排就绪,电台已经架通,考察任务也已完毕后,11月29日上午舰队又派出仪仗队,随同中央各部会代表及广东省接收专员和驻岛人员,为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揭幕,并鸣炮升旗。纪念碑系水泥所制,正面刻“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及“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背面刻有“卫我南疆”四个大字。后来,张君然任海军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又重竖“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旁署“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张君然立”,背面刻“南海屏藩”四个大字。

至此收复西沙群岛的任务初步告成,国民政府以永兴舰名字将猫岛命名为永兴岛。11月29日,一行暂时告别永兴岛,到西沙的西部永乐群岛考察,并越过琛航岛和广金岛,察看了珊瑚岛,见岛上仍有法国和日本侵占时期残留的房屋,当即将此情况电告海军总司令部。舰队于11月30日下午胜利返抵榆林港。

收复南沙

12月9日8时,林遵率领舰队由榆林港出航,向南沙群岛主岛黄山马礁驶去。12月12日上午,舰队发现已进入1000米左右的较浅水域,距珊瑚区不远。于是林遵派水兵上桅顶加强瞭望,搜索变浅的水色,并减低航速,开动回声测深仪,不断记录水深读数,随时注意其变化。

10时左右,正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一条短黑线,以后逐渐见到岸形。雷达荧光屏上显示出一粒光点,与天文观测的经纬度、水深和海图上标绘的图像校对,断定这是黄山马礁无疑。当舰只航经一块珊瑚平台时,将船速减至极慢,改以该岛岸线的方位测定船位,并用雷达测得距离和水深。11时,各舰在该岛的西南岸外抛锚后,何炳才带水兵和海军陆战队各一班放下汽艇和救生划艇开始登陆。

何炳才等前进至距岸约50米处,由于水太浅,他们只好离艇涉水登陆。一行先进入近岸边的堡垒搜索,未发现任何人员,于是在其顶部升挂国旗。再向北进入两座混凝土房子搜索,只发现了日军留下的破烂。何炳才带领士兵把日军竖的石碑推倒,接着负责材料、机械、仪器和修建的工人等陆续上岸。

当天,为了纪念太平舰接收该岛,即以“太平”为该岛命名。海军官兵在岛上竖立一个高约一米的水泥钢筋碑,碑身为方锥形,正面碑文为“南沙群岛太平岛”,背面刻“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立”,碑左侧刻“太平舰到此”,右侧刻“中业舰到此”。接收仪式在碑侧举行,国民政府广东省政府专员麦蕴瑜主持。被法、日先后侵占的南沙群岛,从此回到祖国怀抱。

经调查,当时岛上水井1口,水井的水质经过化验仍可供饮用,官兵立即装上手摇水泵。当时留下的人员有海军陆战队一个排以及气象员、无线电员、修理人员、医务人员等共约60余人,还留下一批武器弹药、医疗器械和药物、生活用具(包括捕鱼网具、钓具等)和足够半年用的燃料和粮食。

12月25日,太平舰等返回广州港白鹅潭锚地,受到广东军政当局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国民政府南京海军总司令部立即传电嘉奖。林遵随后举行记者招待会,各报争相向全国和世界报道我国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的新闻。此后,进驻舰队留广州,由姚汝钰负责就近处理两群岛事宜。

(本文摘自《人民政协报》2013年02月28日第6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