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深蓝航迹蕴南海文明

来源:海南日报作者:黄晶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6-04-08 18:28

沉没商船勾勒中国古代贸易航线

在我国前后7次进行的西沙水下考古调查中,2007年-2008年西沙华光礁Ⅰ沉船遗址的发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远洋水下考古作业的成功尝试,随着800年前中国古代商船的出水,沉积海底的三沙文明,一同浮出水面。

“南海作为中华文明传播的前沿阵地,其辖区内遗存的历史文物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价值,全面准确宣传水下文化遗产的价值及特殊作用,科学有效利用文物资源和优势,展示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变革时期所体现的伟大创造力、生产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必将会为国家的强盛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认为,南海区域的考古工作,为南海诸岛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打下良好基础,对未来国家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是在国家高度重视南海区域考古工作的背景下,我国于2007年正式发掘西沙华光礁Ⅰ沉船遗址,历时2年,发掘出水瓷器1万多件,出水船板511块,一艘沉没海底800年前的中国商船被考古人员成功发掘出水。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说,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发掘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完整的水下考古发掘,有别于广东南海Ⅰ号沉船的工程打捞方式,是考古人员借鉴田野考古的理论方法进行发掘,避免采用重型机械工程作业方式,使出水文物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同时也可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的破坏,保护南海的生态平衡,此次考古活动实践理应填补了中国水下考古工作上的一个空白。

通过对瓷器的研究整理,栗建安研究员认为,西沙华光礁Ⅰ沉船出水瓷器中以青白瓷器数量最多,兼有青瓷器、酱褐釉器,包括碗、碟、瓶、盘、壶、罐、瓮、粉盒等,从产地上看大部分为福建闽江流域一带的民间窑场,也有少量江西景德镇湖田窑器物。

栗建安说,华光礁Ⅰ号沉船的出水文物中,有一件瓷器底部清晰地标明“壬午载”,这是南宋高宗时的一个年号,从此推断这是一艘南宋时期的古船。

考古人员在发掘整理中,发现保存相对完好的瓷器均位于船体的底部,多为质量一般、廉价的福建粗瓷,而造型优美、胎质细腻的江西景德镇湖田窑、福建龙泉窑的瓷器多存放于船体上部,古船触礁沉没后,这些少量的细瓷没能全部沉于海底,被珊瑚沙覆盖,所以完整保留的器物很少见。

栗建安说,透过这批船货推测南宋时期的消费环境,大量廉价的福建粗瓷占据市场,精美细瓷量少价高市场需求也小,多为少数贵族品评使用,一般百姓鲜有问津。

从陶瓷生产,到陶瓷贸易,再到陶瓷消费,纵观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文物遗存,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华光礁Ⅰ号古船的贸易航线——从中国福建泉州港出发,经西沙群岛,驶向东南亚地区的国家……

据了解,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的船板层数达到五层,局部出现六层相互叠压现象,最长的船板达14.4米,宽度超过0.45米。经过800多年的海水浸泡,这艘船目前仅西半部保存较好,考古人员将根据对称原理复原古船,这对研究我国的造船史和海外交通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