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牺牲巨大 历史贡献不可磨灭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庭华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7-08 02:16

巨大的民族牺牲 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刘庭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独立抗击日本侵略开始发展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合融为一体,联合同盟国继续坚持持久抗战,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上,并予日军沉重打击。中国人民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就具有反法西斯侵略、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尤其表现为一系列弱小国家反对德日意法西斯国家侵略的接连不断的局部战争,逐渐演变成全面战争,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形成法西斯侵略战争策源地的国家。早在19世纪末,日本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时,即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它的基本国策。日本通过发动甲午战争,参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发动以争夺我国东北为目标的日俄战争,先后从中国攫取了台湾、澎湖和旅顺、大连等,勒索了巨额战争赔款,从而增强了其经济和军事实力。1927年7月,日本内阁政府提出所谓解决“满蒙政策”的“田中奏折”,宣称“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露骨地表明了日本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和侵略步骤。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打响了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第一炮,从而在远东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它比欧洲战争策源地早两年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局部战争不断扩大,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完全按照“田中奏折”所确定的侵略计划实施,它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构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同时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因此,不能把九一八事变看作中日两国局部性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应把它看作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实现其独占中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在东北兴起的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东北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和影响下,激于民族义愤,冲破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组成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遍布辽宁、吉林、黑龙江的70多个县,到1933年抗日武装发展到30多万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至全国抗战爆发前发展到11个联军共4.5万余人,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体骨干力量。东北三省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殖民统治,14年里,东北抗日联军等部共歼灭日军25万余人。毫无疑问,九一八事变后兴起的东北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1948年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并不是以东北作为其侵略的最终目标,而是以它作为基地和跳板,进而侵占整个中国,再扩大到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为了寻求国际力量的支持,并出自全球战略的需要,日本于1936年11月25日与德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个协定,“柏林-罗马-东京”,一个世界范围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同盟正式组成。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在法西斯化、侵略扩张的道路上,从逐渐接近到互相支持、合作,终于在重新瓜分世界、反共反苏的共同目的下紧密勾结在一起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由局部侵华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它表明日本法西斯首先将局部战争推向世界性规模,因为征服中国是日本实行“北进”或“南进”,称霸亚太地区的世界战略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德日意结成法西斯侵略同盟之后,日本以七七事变为契机挑起的全面侵华战争,既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无疑是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全球侵略计划的重要部分。所以,中国抗战的全面爆发,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以七七事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中国开始全国性抗战,首先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举国一致,奋起抗击,实行全民族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特别是八路军、新四军开辟的广阔的敌后战场和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与正面战场的正规战,在战略上对日军构成夹击态势,陷敌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先后进行了淞沪、平型关、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歼灭日军44万余人,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克强的有效作战方式,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战略破产,被迫停止战略进攻,日本侵华兵力已达32个师、海军2个舰队和28个航空中队,分别占其陆军总数的94%、海军的2/3和航空兵力量的60%。

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后,中日双方投入兵力400余万人,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战火遍及10多个省区,战区面积约160余万平方公里。首先强烈谴责日本法西斯侵华行径、同情和支援中国抗战的是苏联等各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各阶层进步人士和劳动人民,爱因斯坦、罗素和罗曼·罗兰等国际知名人士联名发表宣言,谴责日本的侵华政策;苏联政府与中国政府于1937年8月21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无疑是对中国抗战的有力支持,随后苏又向中国政府提供4笔贷款,并直接派遣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并肩对日作战;朝鲜、苏联、印度、加拿大、美国等10余国志愿援华友人陆续来到中国战场,投入抗日斗争的洪流中。美、英、法在1938年后为防日本“南进”,逐渐改变中日战争之初的两面政策,也以贷款形式给予中国抗战一定的援助。总之,随着七七事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局部战争向全面战争的转折点,世界政治的焦点随之由欧洲转向亚洲、远东。中国抗战的胜败,直接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