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国防生>>正文

完善奖惩机制 国防生培养坚持高质高标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潘大清 胡 伟责任编辑:杜汶纹2014-11-19 09:31

国防生培养要向强军目标聚焦

自200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以来,国防生业已成为军队生长干部的重要来源。在新形势下,国防生依托培养工作应紧紧围绕强军目标,向实战聚焦,真正培养出能够有效履行使命、能打胜仗的合格军事人才。

激发爱军精武热情

对照实战化标准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落实到国防生依托培养工作上,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国防生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

增强忧患意识。当今世界,大国关系进入全方位角力新阶段,围绕权力和利益再分配的斗争十分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开展国防生依托培养工作,必须把增强广大国防生守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忧患意识摆在突出位置,引导国防生充分认识到我国安全和发展同外部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增强使命意识。习主席曾指出,军人没有随时准备打仗的观念,那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因此,按照实战化标准做好依托培养工作,要引导国防生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能够上得去、打得赢。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增强贯彻落实强军目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实现强军目标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强化战斗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历来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加强国防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培育战斗精神、培养战斗作风突出出来,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要坚持不懈加强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强化组织纪律性,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信念不动摇、思想不松懈、斗志不衰退、作风不涣散,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

夯实强军素质基础

治军之道,要在得人。国防生依托培养向实战聚焦,必须紧紧咬住人才培养质量不放松,当好军队人才培养的标杆,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加强学业督导。要让国防生认识到,完成学业绝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直接关系着部队的战斗力建设。应按照实战化要求,培养能担当强军重任的合格军事人才,切实打牢国防生有效履行使命的科学文化基础。建立与依托高校教务部门和相关院系的沟通联络机制,动态关注和掌握国防生学业完成情况,对完成学业有困难的国防生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建立国防生学业预警机制,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国防生要及时提出警告,并予以纠正。

注重实践锻炼。国防生依托培养必须坚持与部队无缝链接,避免到部队后出现“水土不服”问题。正如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必须经过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锻炼,国防生依托培养,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摔打磨炼,注重加强组训、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锻炼,提高胜任本职岗位能力。要不断改进在校培养工作,加强新兴学科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在时间和质量上保证军事课目的双落实,防止国防生在校所学到部队用不上,部队需要的又学不到,变成纸上谈兵、坐而论道。

开展实战化训练。现在,危不施训、险不练兵、训练中消极保安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不能因为国防生只是准军人,因为怕出事故,就随意降低训练标准和难度强度。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组织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基地化集训以及部队代职锻炼,都要坚持实战化标准、真练实练,让国防生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得到摔打和磨砺。

完善奖优惩劣机制

对照战斗力标准培养合格军事人才,要始终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全面衡量,择优选拔,赏罚分明,对不符合培养要求的坚决予以淘汰。

全面考核,从严把关。国防生在校培养,尤其是考核评价时,应坚持全面考核,不能以偏概全,尤其是不能过分倚重学分成绩考察国防生,应重视国防生军政素质的全面培养。如每年评选优秀国防生,必须严格按照原则、按照政策、按照规矩、按照程序进行,形成良好的评价导向。对于国防生在校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应及时跟上去做工作,防止国防生培养工作偏离正确轨道。

积极引导,鞭策激励。要尊重人才培养规律,坚持鼓励为主,弘扬主旋律,用正面的教育引导国防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自觉投身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当中。同时,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国防生,对于后进的学生,既要体现组织的关心,又要敢于拉下脸、较真碰硬,对不思进取的国防生要有办法、有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敦促落后国防生向先进典型看齐。真正把关爱国防生和从严要求统一起来,把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统一起来,不断增强管理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