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刀光剑影入“眼”来!激光致盲武器研发步入“黄金时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史 飞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11-27 06:54:55

激光致盲武器研发步入“黄金时期”——

刀光剑影入“眼”来

■史 飞

俄罗斯“佩列斯韦特”战斗激光综合体(局部)

与致命性武器相比,有时运用非致命性武器,也会收到奇效。这其中的一个代表,就是致盲武器。

人类获取外界信息,90%依靠视觉。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发现敌情并加以应对,往往发生在电光石火之间。及时应对的前提是,首先要能第一时间发现敌情。这一过程中,视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视力的重要性招来众多伤害——致盲武器的杀伤机理都是利用强光照射,使眼睛或相关光学设备暂时“失明”或永久损毁。

将光作为武器使用由来已久。公元前216年的坎尼会战中,迦太基统帅汉尼拔有意安排己方军队背对太阳列阵。开战后,对阵的罗马士兵被耀眼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睛,投枪射箭威力大减。最终,迦太基士兵以少胜多赢得战斗。

这种对光的“武器化”,强度仍在自然范围内,故杀伤力有限。现代军事科技催生的致盲武器,则威力大增。

如果说1945年的柏林战役中,探照灯的使用施压对象只是对手的心理,此后“闪光弹”的使用,则让人们真正领略到制式致盲武器的威力。

纵观武器装备发展史,出于种种原因,各国运用致盲武器的战例并不多。英国官方曾承认,在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护卫舰上配备的眩目照射器使阿根廷多架飞机失控或误入英军防空火力网。

2011年,以色列军队在向加沙进攻时,面对反坦克导弹,以军使用激光来致盲对手导弹上的光电系统,使之威力大减。

尽管战例不多,但各国将光“武器化”的研究从未中断。

经过多年发展,对激光的运用已成为致盲武器的研究重点。

只要发射一定能量的激光束,就可以致盲人眼或武器装备中的光电传感器,而且攻击精度高、反应时间快、造价相对低,这些都使激光的实战化进程明显加快。

当前,世界一些国家在激光致盲武器研制方面已经取得成果,从便携式到车载、机载、舰载式,各种类型激光致盲武器纷纷现身。

在反坦克、反潜艇甚至反卫星测试中,激光致盲武器身影频现。

美国将激光反传感器技术列为陆军战略性技术之一,已公开的激光致盲武器有十几种。

2019年,美海军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杜威”号上安装了名为“奥丁”的低功率“海军光学眩目拦截系统”,能够发射激光束,致盲一些光学设备。他们还准备用高能激光对侦察无人机等实施“软杀伤”。

俄罗斯对激光致盲武器的研制很重视。2018年,俄罗斯首次公布激光致盲武器“佩列斯韦特”的相关信息。据称,在拦截洲际导弹以及反制卫星侦察方面,“佩列斯韦特”能发挥作用。它发射的激光能致盲洲际导弹和卫星的“眼睛”,达到反制目的。

2019年,俄海军“戈尔什科夫”号导弹护卫舰接装“雕鸮”激光致盲武器站。该武器站发射的激光,能使被照射的敌人暂时失明,并能昼夜抑制对手光学侦察、电子监控和瞄准系统中的光学设备。

在此前后,俄海军还在领袖级核动力驱逐舰上装备了致盲武器——“白嘴鸦”视觉光学干扰仪。

可以说,激光致盲武器目前正进入研发的“黄金时期”。

但是,致盲武器研制也面临诸多难关,导致其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列装与部署。

一方面是激光武器受技术所限,往往体积庞大且供电要求高,暂时难以在各类武器平台上普及。

另一方面,它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水汽、沙尘、烟雾和气流都会影响到激光光束攻击目标的效果。

更重要的一点,随着各国逐渐将目光投向高能激光武器,或在不久的将来,激光致盲武器将不再是研发重点。

致盲干扰“软杀伤”VS直接摧毁“硬杀伤”,激光“武器化”之路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