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志愿军一日》:战地风云的真实记录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凌行正 责任编辑:马嘉隆
2020-10-26 08:18:22

战地风云的真实记录

——参加《志愿军一日》编辑工作回忆

■凌行正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再一次阅读《志愿军一日》这部历史巨著,当年的风雪长津湖、血溅松骨峰、鏖战上甘岭、猛攻轿岩山等战地烽火硝烟扑面而来,英勇的志愿军指战员们的喊杀声似犹在耳,一幕幕克敌制胜、打败侵略者的战争奇观又展现在眼前……

当年,我有幸参加了《志愿军一日》的征稿和编辑工作。

在朝鲜战场停战后不久,在当时总政文化部部长陈沂提议下,经总政治部领导批准,志愿军政治部(简称“志政”)于1953年12月10日下发了《为号召全军撰写〈志愿军一日〉的决定》。我们54军接到志政的这个决定后,即在部队中展开了群众性写作活动。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各师就送来了大批的《志愿军一日》征文稿件。军政治部文化处组织我们几个人对送上来的征文稿件进行筛选和初步的加工润色,然后再选出一批较好的稿件,要我于7月4日上送到志愿军政治部文化部。志政文化部已有一个以申述同志牵头的工作班子,负责抓这项征文工作。这时,在北京,总政文化部已组成了“《志愿军一日》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下设立了以《解放军文艺》编辑部行政组组长刘亮为主编、申述为副主编的“《志愿军一日》编辑部”,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各军和大单位各选派一人来参与编辑工作。于是,我们军文化处刘处长派我去北京参加“《志愿军一日》编辑部”工作。

我于1955年2月12日由朝鲜东海岸驻地莲花洞扛着自己的行李卷和挎包出发,先坐汽车到屯田火车站,上志愿军专列回祖国。过鸭绿江后,于16日赶到北京。

“《志愿军一日》编辑部”设在北京广安门外六里桥莲花池。真有意思,从朝鲜的莲花洞到北京的莲花池,难道我与莲花有缘?这里原是一个废弃的制砖厂,被部队用来作为花房苗圃。莲花池边有几排平房,编辑部办公、住宿都在这几排平房里。附近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有一段时间,我们吃饭、洗澡都在八一厂。

编辑部下设四个组,我被分在第四组工作。第一阶段进行学习,首先学邓华司令员的报告《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三年来的胜利》,使我们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个全面了解,从而提高思想水平和概括能力。接着,进行编辑业务学习,由主编刘亮讲编辑方针、编辑方法、工作任务和流程。在选稿上,他强调了三点:一是在题材内容上,必须是从志愿军入朝作战开始、到停战前后为止,在朝鲜战场上发生的事情;二是作品的材料,必须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是自己所做、所看、所听;三是可不限于在一天中发生的事情。为了配合业务学习,编辑部给每个编辑发了一本苏联红军编写的《冲击柏林》。该书汇编了二战时苏军参加攻克柏林战役时从元帅到士兵的回忆录,其编辑方法可以借鉴。学习阶段结束后即进入第二阶段,对稿件的筛选和编辑工作。

当时各参战部队送到编辑部来的稿件有13000多篇,计2000多万字,我们编辑的工作量是相当大,任务也是十分繁重的。来自各参战部队的27名编辑人员在旧砖厂简陋的小平房里夜以继日地做起案头工作来。原准备6个月完成任务,到七八月份就可回部队去,但实际上一直到10月中旬才把所有的稿件编完。这时,编辑部大部分同志返回各自部队,主编刘亮同志把我和王沄、张烁几个人留下来做出版校对及收尾事宜,要把这次工作坚持到底。

编成后的《志愿军一日》,全书共四册,分为四编:第一编是1950年10月25日入朝作战起,到第五次战役止;第二编是1951年6月阻击战开始,到1953年4月底止;第三编是战勤,包括铁道兵、汽车兵、防空、卫生战线等;第四编是1953年5月13日夏季反击战开始,到停战前后止。全书总计为120万字,其作者上自志愿军总部领导,下至基层士兵等,共500多人。

当时认为这部书创造了三个“空前”:一是这次群众性的征文活动,其发动指战员之广泛、发动规模之浩大,是空前的;二是这部书是由战争的亲自参与者提起笔来,将这次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做了全景式的战地纪实,成为“志愿军战史的旁编”,这也是空前的;三是这部书编成后,即受到郭沫若、茅盾、巴金三位文学大师的称赞。时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的郭沫若审阅了书稿后深为感动,当即提笔为之作序,热情洋溢地给予了极高评价。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中国作协副主席巴金也都撰写了评论文章予以肯定。胡乔木同志对该书的编辑出版高度重视,作了重要的安排。这在我军的军事文学创作史上也是空前的。

1956年4月下旬,主编刘亮要我和张烁二人将编成的书稿送往志愿军政治部领导审阅。接着,到7月4日,我们校对完《志愿军一日》全部书稿的最后一个字,我在编辑部的工作才算全部结束,返回部队在朝鲜的驻地。

郭沫若先生在他给《志愿军一日》写的《序言》中说:“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爱国运动。中国人民最优秀的儿女——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仅仅一周年的时间就渡过鸭绿江,协助英雄的朝鲜人民,打退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巩固了祖国的边疆。”“这样一个伟大的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运动不能没有一部翔实的文字记录,为今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们留下富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文献。”历史已经证明,《志愿军一日》就是这样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