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孙子〉与诗的交响》:别出心裁,刚柔融汇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杜汝波 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9-05-28 10:20:57

别出心裁的交响

——读文家成新作《〈孙子〉与诗的交响》

■杜汝波

近日,老朋友文家成寄来他的新书《〈孙子〉与诗的交响》,看后感慨颇多。

我与家成相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联系不断。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过工作上的密切关系,还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喜欢《孙子兵法》。而且在研究《孙子兵法》方面,我们还有过几次愉快的合作。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不久,我们合著《海湾战争心战谋略》,那时他就崭露出研究《孙子兵法》的才华。1994年秋,他从原成都军区机关转业到四川大学,从事军事理论教学。寻得一隅宁静,保持几分淡泊,他澄怀观道,进一步系统、深入研究《孙子兵法》,悉心讲授《孙子兵法》。

那年,我们合著《中国军事艺术·攻心篇》、1997年合著《不战而屈人之兵》、2003年合著《全方位的心理战》。在这些合作中,我深感他研究《孙子兵法》的视野在不断扩大,悟性在不断提高,见解在不断出新。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些军事论著和文学作品问世。2012年秋,他曾对我说,退休后要把他关于《孙子兵法》的讲义整理出来,编成一本书,书名就叫《〈孙子〉与诗的交响》。他“锲而不舍”终于“积健为雄”。现在,他果真如愿以偿了。

读这部新著,越读越觉得它厚重。掩卷之后,脑海里清晰地凸显两个大字:新、妙。

说它新,是因为它具有承古开今之风格。自《孙子兵法》问世以来,研究它者多之又多,论著不计其数。不过,几乎都是“我注《孙子》”。即照录《孙子兵法》原文,再加以注释、译文或古今例证而已。这部《〈孙子〉与诗的交响》在继承“我注《孙子》”的某些传统做法基础上,另辟“《孙子》注我”之蹊径,正如本书副标题所言:“一部用诗吟咏的《孙子兵法》,一部用《孙子兵法》注释的诗。”即用中国古体诗叙述孙子的生平事迹;分别吟咏《孙子兵法》十三篇(计1460行),又用《孙子兵法》原文注释其诗句。这种“兵法即诗,诗即兵法”的别出心裁,使兵法与诗大尺度地相互辉映,刚柔融汇,和谐交响,在《孙子兵法》研究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实可谓新也。

说它妙,是因为它富有浓浓的中国古体诗韵味。家成爱好文学,曾发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出版诗集《泄密的秋风》,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文学造诣是他军事学术研究的突出优势。本书中《兵圣孙武》堪称长篇叙事诗,由“将门虎子”“奔吴展志”“将星脱颖”“破楚入郢”“隐世留芳”五部分、320多行古体诗组成。这些诗应感而生、质朴自然、思若风发、言如泉流,或洞察幽微、着笔细处,或概括众类、落墨恢宏,且形象生动、凝练押韵,多层面刻画了一个呼之欲出的“兵圣”孙武形象。同时展现出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时代画卷和一群鲜活的历史名人。

书中对《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吟咏更是匠心独具。诗行最少的一篇是《咏〈九变〉》,52行,最多的一篇是《咏〈九地〉》,172行。托尔斯泰说:“愈是诗的,愈是创造的。”斯言极是。而且,这种创造是各有其特点的。本书对《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吟咏至少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诗篇结构按照《孙子兵法》原篇内容结构铺设,逻辑井然,通顺畅达。二是大量兵法原文进入诗句,变形(将文言文变成诗句)而不伤神,炼辞而不伤意(不伤孙子兵法原意)。三是吟咏之中夹叙夹议。叙,循孙子兵法之原意;议,陈笔者研究之感悟。读诗即读孙子兵法,亦读笔者之独到灼见。四是风骨、文采俱佳。每篇孙子兵法之吟咏,“骨骼”硬朗,兵味十足,捶字严谨而不干涩,押韵协调而不黏滞。实可谓妙也。

对于初学《孙子兵法》的人来说,读读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对《孙子兵法》十三篇有逐句逐篇的注释、译文和中国古代10位著名兵家的不同见解,撷英荟萃,且通俗易懂。再则,书中那篇《我读〈孙子兵法〉》,从“知其背景”“读懂文义”“归纳理论”“会通思想”“品味文采”五个方面,真情吐露了作者学习、研究《孙子兵法》的方法和感悟,参考价值颇多颇大。对于研究《孙子兵法》的行家来说,读读本书或许会收到开眼界、启新悟、怡性情之妙效。

《荀子·劝学》篇中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是劝告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喻指“学不可以已”,亦指实践出真知。近几年来,我与家成一旦谈及《孙子兵法》,他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对《孙子兵法》若不静下心来作认真研读,就难以知道它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就难以知道它的研究空间是多么的广阔,就难以知道它与我们现实社会的联系是多么的密切。”我明白,家成坚持“学不可以已”的信条,在继续学习、研究《孙子兵法》,而且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提高新的研究质量。我相信,他在《孙子兵法》研究园地勤奋耕耘,一定会为我们捧出更新、更妙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