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守卫“北京时间”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董玥
2017-06-02 09:41

“嘀、嘀、嘀——北京时间6点整。”正月初八黎明,一道电波穿越万里晴空,如同金鸡报晓,唤醒春天里的中国。踏着“北京时间”,走向中国国家授时中心长波授时台一号哨位,武警陕西省总队渭南市支队九中队上等兵赵勇杰正在小声读秒。

“秒读哨位”以百万计数。九中队官兵有一笔特殊的时间账:服役两年为630072000秒,按照每天一班哨计算,每名官兵在哨位度过的时间为5256000秒。在风雨声、嘈杂声中练“听”,在夜间停电、视线不良的情况下练“看”,九中队官兵总结延续“三班四哨”制度,确保哨位数十年零失误。

守卫“北京时间”,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守卫国家主权。支队政委王胜金说,在没有“北京时间”以前,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时间”,只能沿用由外国人测报的格林尼治时间。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建立唯一的标准时间授时台,精确发布30万年差1秒的“北京时间”,测报频率覆盖全国。从那时起,一茬又一茬守时兵在这里“秒读忠诚”。

“忠诚,就是用生命护卫祖国的‘脉搏’跳动”。一次,中队接到“有重大监测任务”的通知,立即启动执勤应急预案。中午13时许,轰隆隆的一声巨响引起哨兵警觉,营区对面天线区内一台挖掘机正高扬“巨爪”向地面挖去。警笛声响起,官兵们飞奔到现场。他们站在挖掘机前,用身体阻挡巨铲,同时劝说制止村民们的非法取土行为。村民离去后,官兵们发现,挖掘机的最后一“挖”距离一条埋在地下的线缆不到20厘米。事后多日,官兵们才知道,那天是卫星发射的日子。万一线缆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发播时间延误1微秒,太空中的卫星定位误差将高达几百米。正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用生命的节律和“北京时间”对表,在九中队绝非空谈。官兵们很少有人戴手表,却人人是“北京时间”的化身。原来,清晰规律的整点报时声和每时每刻的发播声,在他们体内生成神奇的新“生物钟”。随口问起时间,人人脱口报出,误差不超过5分钟。

守卫“北京时间”,正步走向哨位,青春的节律与祖国“脉搏”同频共振,年轻的士兵歌声响亮动听:“朝霞万丈映晴空,电波无痕诉忠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