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钢刀连”—— “钢刀”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贺逸舒 吴 敏等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0-09-23 06:48

磨 砺

不断打磨,永远保持“开刃”状态

每一把“钢刀”,都需要不断淬火锻造,才能永不卷刃。

盛夏,一场雨后,太阳炙烤着红土地,湿热的空气蒸腾而起,闷得人喘不过气。

杨虎林藏在及腰深的水潭里,全身绑满芦苇,在芦苇丛中完美“隐身”。这里是他反复侦察过的“风水宝地”。

突然,一阵战靴摩擦草地的声音传入耳中。不远处,一队“敌人”快要搜寻到水潭。杨虎林淡定地隐蔽在那儿,一动不动,眼睁睁看着“战靴”在附近扫过一遍又一遍,最近时离自己只有几米。

20分钟后,一声哨响结束了这场“捕歼战斗”。

演练从早上8点开始,持续了将近12个小时。参与演练的是“钢刀连”3个排的尖刀班,班长们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兵。唯一不同的是,一班班长杨虎林在中队算是一个“新人”。去年,他刚刚从原单位调过来。

“捕歼战斗”中,三个班互为敌手,上演了一场丛林中的“你追我逃”。

演练结果令中队长王学海大吃一惊——杨虎林带领的一班大获全胜。他们当红方,没多久就把藏在丛林中的蓝方全部抓获;他们当蓝方,一直藏到演练结束都没被发现。

在3个班长中,杨虎林平日里并不是最出色的那个。除去16年的军龄和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他几乎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

然而,这次“捕歼战斗”演练,杨虎林靠着长期在边境一线执行任务积累下的捕歼经验,完胜对手。

分到中队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杨虎林和战友们坐在屏幕前,一同收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直播。

当战旗方队出现,战友们都瞪大了眼睛。“看!我们大队的战旗出来了!”身边的战友兴奋地喊。

直播镜头中,“扣林山战斗英雄营”战旗只露出一个角,便一闪而过。即便如此,帐篷里也一下子沸腾了。战友们的自豪和骄傲,杨虎林至今记在心里。

战旗背后的故事,给了杨虎林很多思考。在西南边陲执行任务时,他积累了丰富的山岳丛林地作战经验。能不能把经验迁移过来?于是,在“捕歼战斗”演练中,一班脱颖而出。

换了新环境,杨虎林总感觉任务似乎不如以前饱满。中队有些老兵也有这样的看法——

2012年执行边境缉毒任务,2014年赴香格里拉救火救灾,2016年参与海关执勤……中队老兵,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

2019年至今,中队一直在外驻训。官兵们生活中,似乎只剩下日复一日的训练。机动中队似乎“不动”了。

王学海把这段日子,看作是 “磨砺”的过程。大项任务不多,正好可以借此机会,通过艰苦训练,把刀锋打磨得更加锋利。

“烈日当空照,汗水如溪流;大风呼啸过,月夜彻难眠。”野营村恶劣的环境,丝毫没有影响官兵们的训练热情。

即使一些老兵嘴里嚷嚷着“想出任务”,还是会以最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训练。

两个废弃的油漆桶在营地扔了很久,士兵们拿过来,灌满水泥,插根钢管。水泥干后一脱模,就变成了自制杠铃。

士兵们在自己水壶里加上糖和盐,做成补充体力的自制饮品。喝着喝着,他们竟喜欢上了这奇特的味道。

去年1月,武警云南总队组织部队冬季野营拉练。按计划,中队赶到西山乡中心小学宿营。

傍晚时分,恰好是放学时刻。当中队官兵到达学校门口时,迎接他们的,是一张张比花儿还要灿烂的小脸。

孩子们欢呼着,鼓着掌。人群中,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叔叔,你们辛苦啦!”夕阳下,一张张纯真的面庞,仿佛把一缕温暖的光送进了官兵内心深处。那一瞬间,他们长途跋涉的疲惫一扫而空。

“我从来没见过那么灿烂的笑脸。”许杰龙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答案。

炼成一把“钢刀”,除了要经历锻造、淬火、打磨等必不可少的工序,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随时准备亮剑的心。

八一建军节,营区准备了盛大的联欢晚会。野营村的官兵,坐在露天广场上收看直播。谁知屁股还没坐热,部队就接到一条命令:出现特殊情况,随时待命。

瞬间,广场上只剩下一块孤零零的电子显示屏。“钢刀连”的官兵奔回帐篷,背起早已打好的行囊,蓄势待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