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思政课堂的“神游族”为何在教学评价反馈表上写下“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陈海锋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09-08 03:27:45

“燃”——在武警警官学院北区教学楼308课室,高等数学开学第一课《中国数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什么》刚刚结束,学员十大队学员郭续亮在课堂教学评价反馈表的留言栏里写下了这个字。

写下这个字后,郭续亮觉得还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激动心情,又在“燃”字下面添了一行字:“这堂课,讲述的是中国数学家为民族担当、为强国拼搏的奋斗故事,就像潮水一般汹涌澎湃地撞进了我的胸怀,像熊熊烈火点燃了我的心。”

然而,两年前,郭续亮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出了名的“神游族”,一上课就哈欠连连。

郭续亮说,和他一样发生改变的学员还有不少,大家都觉得,是学校这两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改变了自己。

传递“思想火把”的课堂更精彩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陈海锋

武警警官学院组织军事训练。 李建龙摄

思政课堂越通俗易懂,越有吸引力

引发郭续亮上课态度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一堂名为《我们为何要做马克思的铁粉青年?》的思政课。

这堂新颖的思政课,是主讲教员马若飞专为“90后”“00后”学员精心设计的。

“你和马克思的距离有多远?”走上讲台,马若飞用这句提问作为开场白,瞬间点燃了课堂。

“马克思是人类千年第一思想家”……面对学员们五花八门的回答,马若飞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插播了一段“花絮”:近年来,西方国家掀起了“马克思热”,《资本论》重新畅销甚至一度脱销,一些国家开办“马克思夜校”,甚至出现“读《资本论》小组”……

“时间和国度,从来掩盖不了熠熠生辉的思想光芒!”看到学员陷入思考,马若飞立即点题:“其实,马克思就在我们身边,马克思主义一直指引着我们前进……”

接着,马若飞从陈望道30岁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讲到李大钊31岁写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故事,又讲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理论引领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引领中国人民富起来、在新时代的飞跃引领中国人民强起来……

“我们不能只给学员灌输理论知识,也不能局限于观点阐释,要关注学员的思想动态,关心学员的理论困惑,让他们的思维跳动起来。”在课堂辩论环节,马若飞鼓励学员说说家乡美、谈谈中国梦、讲讲强军路,并将一些“热词”带入课堂,设置讨论话题,鼓励学员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一场场生动的故事会,引发了一场场头脑风暴……“今天的课,把我‘狠狠地’拉进了理论课堂!”“这样的思政课,把直观感受变成理性认识,感觉理性思维在头脑里势不可挡地成长着!”

从那以后,郭续亮和同学们不仅爱上了思政课,还与教员马若飞做起了朋友,经常一起探讨理论问题。

“思政课的魅力在于回应热点关切。我们要勇于面对困扰学员的尖锐敏感话题,既要讲清楚是什么,也要讲明白为什么,更要讲透彻该怎么办。”在教学系组织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座谈会上,马若飞说,面对“网生代”学员,思政课教员有责任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讲好、讲出信仰的味道,必须做足功课。

2018年,习主席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让马若飞心潮澎湃。随后的一周时间,他把这篇重要讲话反复读了多遍,并多次观看《马克思靠谱》《马克思是对的》等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电视节目视频。

在教研室集体备课试讲会上,马若飞经常带着教研室6名思政课教员集体备课、试课、评课,一句一段甚至一个字都要反复斟酌、设计。大家集思广益,带来一场从内容到形式、从授课语言到课堂设计的“化学变化”。

“思政课堂越通俗易懂,才会越有吸引力!”他们依托强军故事会、校园演说家、“今天我来讲”等活动平台,让学员走上讲台进行思想交流。

经过反复探索,他们才有了吸引“郭续亮们”的“燃课”。

只有深入挖掘思政潜力,才能让各类课程有思想、有灵魂、有力量

在郭续亮眼中,马若飞因课堂创新被“圈粉”,高等数学文职教员徐晓利则是以基础课中的思政教育,吸引着学员眼球。

文理通识一体,均隐含思政博雅。去年3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如春雨润物,让徐晓利一直思索:高等数学教员既要教会学员善解数学题,也应引导学员善解人生题。高等数学是典型的基础课,是不是也可以融入思政理念?

为了找到答案,徐晓利寻师高校专家的同时,还拜学员为师,走到学员中间寻找答案。她从所负责的4个教学班中,选出10名学员担任“特邀评课员”。郭续亮就是其中之一。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她将习主席重要讲话,翻来覆去读了数遍。“金句”蕴含的深邃思想,点燃了她内心的火焰,开启了她挖掘思政元素的探索之路。

补课,是徐晓利走出的第一步。她借来思政课、哲学课、政治工作课等课程相关教科书,一页一页地翻阅,一段一段地研读,一课一课地思考。

改课,是徐晓利迈出的第二步。她用一个多月时间,将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等数学家为国拼搏奋斗,弘扬民族精神的故事,设计成教学引导课,作为课程开课的第一堂课来讲。

创新,总是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突破,总是在潜心探索中孕育成长。徐晓利围绕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结合高等数学概论内容,设计出数学第一课《中国数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什么》。

“新中国这些伟大的数学家,既让我们产生巨大的民族荣誉感,也给我们新时代的革命军人传递着精忠报国的红色基因……”课堂上,她讲述华罗庚如何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到国民经济领域的艰辛历程,讲述陈景润创立“陈氏定理”的艰苦攻坚故事,在学员心中燃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

“这堂数学课彰显着价值引领,不仅讲出了德育味,还弥漫着浓厚的思政气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员内心。”徐晓利的这堂课,赢得了满堂彩,还被现场听课的教学督导组评为教学精品课。

变化,总是蕴含着力量。进行傅里叶级数教学时,徐晓利告诉学员,基于傅里叶变换是现代通信的理论基石,在概率、统计、信号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我国科研人员用10多年时间就把前土耳其教授阿勒坎的一篇数学论文变成了现实,使得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挺直了腰杆。

看到学员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徐晓利随即穿插了一个题为“我能为强国强军做什么”的小讨论:“支持自主创新,支持中国制造”“为国奋斗,从我做起”“作为军人,我们就要履行好保家卫国这个职责使命”……

此时,学员们发言的每一句话都发自内心。

“作为强军兴军的主力军,大家就要瞄准未来战争需要,不断进行军事改革创新,切实掌握打仗本领,把自己锻造成能打胜仗的钢铁战士!”趋势而上,徐晓利联系当前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鼓励学员为强军兴军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军校教员就像酵母,不仅要帮助学员消化理解知识,还要融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点燃学员的激情。”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徐晓利总结出寓史于教、寓理于教、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战于教、寓情于教的课程思政“六寓”教学法。

2019年年底,在全军院校长集训期间,全军仅有4名教员交流发言,徐晓利是唯一参加发言的文职教员。发言时,她说:“只有深入挖掘思政潜力,才能让各类课程有思想、有灵魂、有力量。”

三尺讲台,是解疑释惑的载体,也是思政育人的平台

全军院校长集训这股春风,吹绽了该学院探索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路径的这朵“创新之花”。

今年2月,该学院党委决定把推进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写入党委扩大会主报告,鼓励所有课程教员思考研究课程与思政元素间的融合路径。

“所有的课程,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展开”“只有善于挖掘各类课程中蕴藏的思政元素,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才能帮助学员培养独立人格、优良品质和成熟心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前不久,在学院“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专题理论研讨会上,教职员工畅所欲言,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研究学员成长规律。

学院还组织多场思政育人形势分析会和研讨会,梳理剖析瓶颈短板,研究探索方法路径。他们打造基础类、专业类、军事类三大类课程思政示范“金课”,精选125个精品案例,搭建思政教育共享资源库,组织教学演示、现场观摩和巡讲示范,有力增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三尺讲台,既是教育教学载体,也是思政活力平台。学院搭设法弈辩论、哲思论坛、兵棋推演等思政平台,开设思政教育系列讲座,依托云课堂、雨课堂、翻转课堂、远程共享课堂等教学载体,上线听党指挥、备战打仗、抗击疫情等主题网络慕课和思政微课。

那天,酷爱哲学的郭续亮,把最近的热点新闻话题列在笔记本上,早早来到哲学专修室,准备参加哲思论坛。

哲思论坛,是哲学教研室依靠集体攻关,探索基础课思政教育路径,结合“00后”学员心理特点,精心打造的思政教育品牌。“知识体系教人,价值体系育人”这句话概括了论坛的活动宗旨。

“论坛,用对话交流取代了单向灌输,用蕴藏哲理的故事点燃思维……”担任论坛主讲的哲学教员高彦虹,将理论课堂按照4∶6比例,划分为原理阐释、思想辨析两个板块,把授课精力主要放在热点解读和思维拓展上。在论坛上,哲学基本原理讲解完后,各种社会现象、时事热点、人物话题等被当作讨论素材,供学员热议讨论。

“启发思考、升华思维、浸润灵魂”是军事法学系思政教育平台“法弈辩论”的口号。他们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引导学员从法理高度旗帜鲜明地认识、剖析、解决现实问题。

有学员在辩论留言簿上写道:我们是军队的未来栋梁,决不能被网络碎片化、情绪化、片面化的思想言论左右。

军校课堂,最重要的是传递思想。

“兵棋推演”挑战赛是学院的思政育人品牌。今年年初,基于学院“兵棋推演”设计的慕课平台《兵棋》,登上了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成为点击率破百万的网红课。

“每一颗兵棋,都是作战力量的象征,都是军人精神品格的化身。要让每颗兵棋有思想,有灵魂,这就是兵棋的真谛。”7月下旬,军委政治工作部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调研组,在学院现场观摩了兵棋推演对抗赛。调研组给予高度评价:你们的兵棋推演实践教学,既锤炼打仗本领,又传递思想正能量,教育教学细润无声。

主讲教员杨勇在《兵棋》中巧妙地融入思政教育,并专门结合国防大学原兵棋专家张国春研制我国首个实战化大型兵棋演习系统的故事,组织了一堂题为《兵卒的价值》的初心使命课。

听了张国春的故事,学员们深受感动。他们在“思政讨论”环节发言:“作为军人,就要像张国春那样,做不慕繁华、矢志强军的拓荒者”“战争并未走远。我们要时刻准备!因为,我是一个兵”……

一场场思想碰撞,引发了情感共鸣,点燃了学员的“思想之火”。

郭续亮隐约感受到,身边的课堂正发生着变化,“就像一束火焰点燃一把火,把心中的那团火越燃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