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那一天,我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张思远
2020-09-30 08:38:24

那一天,我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蒋 殊

回望人生,走过的岁月中有多少可以留下印痕?刘兰琦老人从83年的时光中,翻拣出一段不寻常的人生。

日军投降,解放军进入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于彼时的中国人来说,四年中亲历这三件大事,必将一生难忘。这幸运的人群中,就包括一个名叫刘兰琦的人。

那时候,他是少年。

1945年10月10日上午10时,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北平故宫太和殿门前举行。那是16个战区受降仪式中参加人数最多的。据统计,当时北平有超过20万人前来观礼。场面可以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之前大人是不让他去的。可日军投降这等高兴的大事,怎能不去?于是他悄悄约了几个小伙伴,跑去故宫。没想到走近才发现这里到处都是人墙啊,小小的他们根本看不到现场。于是不顾大人们训斥,几个孩子鱼儿一样硬是从人群缝隙里挤到了最前面。

“就在汉白玉栏杆前”,他记得清楚,激动得不行,跟着全体观礼群众高呼“中国万岁”“胜利万岁”。

他亲眼目睹了日军代表签字。只是他不知道,那个向中国人深深鞠躬的日本人叫根本博,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当他率众交出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军刀时,全场沸腾了。

回家的路上,他们的心情依然无法平静,又蹦又跳又唱,高兴得“像疯了一样”。

学校又顺利开课了,刘兰琦加入了童子军。刘兰琦说当时班里有一多半人加入童子军,都是综合表现好的学生。遇有活动时,他们着统一服装,像海军服一样,白衫蓝短裤。

然而很快,这座城又不太平了,枪声又响起,抓人、杀人事件又开始发生。孩子们像大人一样,时时祈盼着,这座城可以安稳、太平。

他们隐约知道,代表着光明与黑暗的两股势力正在激烈甚至残酷地较量。

终于,有了结果。得民心者赢得胜利。

1949年1月22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据记载,这一天早晨有浓雾,街上照例可听到部队的跑步声,以及“努力奋斗”的呐喊声。但上午10时,傅作义就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了字,宣布停战。

这刻开始,城内国民党守军开始移往城外,听候改编。

从22日到30日,这支25万人的庞大队伍缓缓走过熟悉的北平街头,从腊月走进正月,以这样的方式度过1949年的春节。

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迎着响亮的爆竹声,入城接管防务。

不仅如此,中国人民解放军还要举行盛大的入城式!那该是怎样的气势啊!北平百姓奔走相告,刘兰琦这些少年们更是争相扩散解放军入城的消息。

2月3日上午10时,随着4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由指挥车先导,乐队车、装甲车队、炮车队、骑兵方队、步兵方队,陆续从永定门经前门,再经外国使馆区通过。

彼时,刘兰琦在西四的路边,与他的同学们挤在队伍最前面,举着旗子早早守候。随着解放军队伍经过西四牌楼,他们几乎是声嘶力竭地呼喊“欢迎!欢迎!”

入城的队伍浩大,欢迎的人群壮观,其间还有投诚的国民党军官兵。这热烈而浩荡的盛事,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

“解放军都特别严肃”,刘兰琦说,并非大家想象的脸上全都绽放着笑容。他们的眼神透出一种威严。

人群里,也有百姓窃窃私语:城里换了队伍,以后会怎样?

北平换了天地,但最初并不太平,也会偶尔传出爆炸声。人们知道,是潜伏在城内的国民党军残余人员作乱。然而这样的石子,毕竟激不起大的浪花。水面,很快平静了。

刘兰琦顺利升入六年级,就读的是西城区藤牌营小学,也由童子军变成一名少先队员。

少先队员刘兰琦,赶上了一生当中最难忘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成立了!万众瞩目的开国大典,要在他生活的城市举办了!藤牌营小学高年级的同学,被选中到现场见证这个时刻了!

少年刘兰琦说不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在哪里,只知道这是一件天大的事,只知道他们这些少年有了光辉的未来。早在好多天前,老师就告诉他们这一喜讯,让他们带着足够的食物,一早赶去天安门广场。

父亲几天前就在街上给他买烧饼,可一家一家的烧饼都早早被要去天安门广场的人买走了。父亲有一天起了大早,终于在一家烧饼摊买到几个。

“天哪,这烧饼哪里能舍得吃?带芝麻的。”刘兰琦看着母亲小心地给他装入包中。前一天,母亲又给他蒸了杂粮窝头,摊了玉米面饼,打包好咸菜,外加两块酱豆腐。这些食物已经比平时好了许多倍,远远胜过生日。然而刘兰琦又抱着母亲恳求:能不能杀一只鸡?

家里只有两三只鸡,不舍得。然而儿子要去参加那么盛大的庆典,是全家一件荣耀的大事。母亲狠狠心,抓出一只鸡。

香喷喷的鸡肉,又装进饭盒里。

“满满两书包好吃的。”刘兰琦难忘1949年10月1日那个凌晨,三点钟便被母亲唤起床。崭新的白衬衫、蓝裤子,整整齐齐穿好。两只装满食物的书包,交叉背在身上,外加一只水壶。

1949年10月1日,星期六,农历八月初十。微风,多云转晴。

“好冷啊”。一件白衬衫已经无法抵御秋风。母亲给他在衬衫外加了一件厚外套,告诉他到了典礼开始时,再脱下来。

就像远行一样,刘兰琦被父亲送到学校。许多同学早已迫不及待,兴奋地叽叽喳喳。

学校在北闹市口西面,学生们整齐列队,手举旗子,跟着老师出发。这群少年心里装满神圣,因此在秋日清冷的早晨里步行一个多小时,丝毫不觉疲倦。天亮时,他们到达天安门广场。

那时候的天安门广场,由于周边还没有人民大会堂这样的建筑,显得很空旷,城墙也是残破的。参加庆典的队伍,一队一队等候入场。

终于,等到让他们进场的通知。内心感觉好神圣啊。少年们跟着老师到了指定位置。刘兰琦清楚记得在紧挨城墙的最后一排。

席地而坐。抬头看,天安门城楼就在眼前,少年们兴奋地仰望、谈论。

离庆典还早,也饿了,身上的书包被迫不及待打开。香味立时弥散在队伍中。

“你带着什么?”

“我看看你的。”

你一言,我一语,孩子们陶醉在美食里。你递过来一块烧饼,我还过去一块糖块,津津有味地分享。

“两块酱豆腐,瞬间就分吃完了。”刘兰琦笑着回忆,当然还有他喷香的鸡肉。

队伍里的孩子们笑成一朵一朵花。

下午三点,场上终于响起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同学们全体肃立。

那一刻,一面鲜艳而亲切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空冉冉升起。

有同学哭了,有好多同学哭了。

“不知道为什么哭,就是激动,就是感动,就是觉得与平常任何时候都不同。”刘兰琦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

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通过大喇叭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经久不息的掌声、雷鸣般的欢呼,掩盖了整个天空,扩散在整个北平。

后来,刘兰琦谈到了何其芳发表在《人民文学》创刊号上的一首诗,题目是《我们最伟大的节日》。其中有一句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你这个东方巨人终于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