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我见过无数楼,这小山上的一幢红楼,让我肃然起敬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根萍 责任编辑:张思远
2020-08-18 09:12:51

点亮历史的烛光

■李根萍

登过许多的山,见过无数的楼,这小山上的一幢红楼,让我肃然起敬、流连忘返。

小山叫芝山,挺立在闽南漳州西北角,在高山起伏的闽南,甚是普通,连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名字。但是自从芝山南麓红楼——寻源中学一幢两层别墅式的红砖小楼,住进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人,从此芝山名声远扬。

88年前的4月20日上午8时, 红军占领漳州,队伍在和畅的春风里从西门开进古城。入城的队伍中,有个操湖南口音,身穿宽大青灰军装,头戴凉盔帽,骑着白马的人格外引人注目——此人就是毛泽东。走着走着,他见城里城外军旗招展如画,群众夹道热烈欢迎,真有“收拾金瓯一片”的感觉,非常兴奋,干脆跳下马,和团政委杨成武等人有说有笑地进城。当晚,毛泽东住进芝山上的红楼。

走进红楼,我脚步有点凝重,因为即将展开的是一部厚重的红色历史。登上二楼,楼梯有点窄,仿佛有个高大的身影与我擦肩而过,一股香烟味轻轻飘散。起风了,伴着由远及近的风声,我似乎一脚踏进了那段军旗猎猎、战马嘶鸣的岁月……

楼上,有毛泽东的起居、工作室,室内的陈设很简朴,有一副他办公用的普通桌椅,桌上有盏煤油灯,桌旁安放着一张单人床,墙上挂着他当年用的油纸伞、行军米袋、公文包。

站在房间里,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当天夜里,桌上那盏油灯开始点亮,彻夜不熄。这是毛泽东的工作习惯,他整夜都在写作、思考或批阅文件,白天再休息一会儿。写作累了,他随手披上军装,推门来到阳台上。谷雨时节,外面有点凉,热闹了一天的漳州城静了下来,远处漆黑一片,偶尔也有灯火晃动。陡然风起,他的思绪也和灯火一起晃动起来……

因王明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尽管还兼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但被免去了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失去了兵权。毛泽东曾试图利用随军行动发挥影响,但终因党内斗争激烈,一再受排斥,难以发挥出自己的军事才能。

三月春雨细牛毛,思绪纷纷乱如麻。远离权力中心,毛泽东在古庙看书踱步沉思,心情焦虑,因为受“左”倾影响,红军眼下正攻打重兵防守的赣州。这时庙外响起马蹄声,原来赣州久攻不下,周恩来让项英上门请毛泽东下山,急上前线商讨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毛泽东早就反对攻打易守难攻的赣州,建议要向敌薄弱地方发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只叹自己的意见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毛泽东策马扬鞭,赶到前线。会上,他的正确主张依然遭到强烈反对,幸而放弃攻打赣州的意见被采纳了。会后,毛泽东还是服从大局,跟随西路军行动。

恰巧这时粤军企图进攻苏区,毛泽东高瞻远瞩,将目光锁定了漳州。

毛泽东攻打漳州的计划,很快得到批准,让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军委委员的身份,亲率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共三万余人,组成东路军,挥师东进。

重回战场,毛泽东如鱼得水,将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先是佯动,乱敌探之耳目,继而巧出奇兵,两路夹击,势如破竹,占领龙岩,浴血天宝,最后攻克漳州。

许久未打这样的胜仗了,红军也需要这样的胜仗来提高士气、鼓舞斗志。

占领漳州后下一步部队该怎么走?山风敲窗,油灯闪烁,思路越理越清晰,不知不觉已是天明。毛泽东顾不上休息,就在卧室的阳台上,召开了东路军师以上干部大会,会上总结了漳州战役的胜利经验,制订了下一步计划……

我轻轻地推开卧室的边门,窄长的阳台空空荡荡,初夏的朝阳照进来,陡然我感觉阳台上猛将如云,红星闪闪。

第三天晚,红楼里的油灯依然彻夜闪烁,毛泽东挥笔起草致周恩来的电文:南靖一战,张贞大部消灭,达到剪除粤敌一翼之目的。这不但对巩固闽西、发展闽南游击战争、援助东江红军有帮助,且因漳州海口之占领,影响时局甚大……

红楼前面有块草地,门口还有几对石狮子,曾经这里是个著名的庙宇。当天下午,毛泽东在这里召开了红三军、红四军和东路军总部连以上干部大会,会上他说:“有人说我们红军只会关上门打狗,怀疑我们在白区能不能打仗,可是你们看,我们在白区不是打得蛮好嘛!”

二楼有幅油画,画面感很强。红军占领漳州后,立即发动群众,军民齐携手,将缴获的枪支、弹药、物资和银圆,肩扛手抬,跋山涉水,昼夜不停地运回苏区瑞金和长汀。

红楼左边斜对面,矗立着一座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主碑既像面红旗,又像把尖刀,是根据毛泽东的词《十六字令》“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的含义设计的。

徘徊在二楼毛泽东的工作室,触摸那桌那椅,想象着伟人当年在桌前点亮油灯,时而沉思,时而奋笔疾书……

毛泽东住在红楼仅20多天,可是桌上那盏油灯啊,自从他住进楼里那天起,一直放射着光芒。那明亮的灯光和井冈山、延安窑洞和西柏坡之灯光一样,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直闪烁着,穿透黑暗迷雾,照亮着前行之路,照亮我们中华民族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