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钢刀连”—— “钢刀”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贺逸舒 吴敏 等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0-09-23 16:17

淬 火

这是最艰难的时刻,我们只能以最顽强的精神挺过

山间小道上,一群迷彩身影飞快掠过。跑在最前头的,是七班副班长赵安元。

不到一公里,赵安元听到身后传来沉闷的脚步声。一下一下,速度不快,却保持着合适的频率。他回头一看,是刚刚休假回来的中队长王学海。

“中队长休息了30多天,我还跑不赢他?”赵安元不服气。

他开始发力。可无论怎么提速,后面的脚步声总是如影随形。

这脚步声,仿佛考核时班长手里的“夺命追魂表”。秒针“嘀嗒嘀嗒”,敲打在赵安元的心坎里,不断催促着他快一点、再快一点。

赵安元脚下的频率开始乱了。他眼睁睁地看着王学海从自己身边越过,直到终点都没能再赶上。

“从那时起,我彻底服了。”赵安元说。

在“钢刀连”官兵眼里,中队长王学海堪称标杆。无论哪个课目,他都可以轻轻松松达到“优秀”。

“我是中队长,我必须做到最好。”王学海从来不敢松懈。

王学海的2018年,过得极为难熬。用他的话说,“就好像一把烧得通红的钢刀,猛然被放进冷水里”。

当时的艰难,只有经历过这场改革大考的战友才会懂得。

2017年年底,“钢刀连”接到命令,调整组建机动一中队。

不久后,王学海接任指导员。

那是王学海从未经历的窘迫时刻: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不少都分到了新的连队。创造400米障碍纪录的训练尖兵钟盛国分走了,人人敬佩的老班长魏承建分走了……原本人才济济的“钢刀连”,当时只剩下2名骨干。

56年前,中队也曾经历过一次无比艰难的挑战。

1964年,中队组织武装泅渡金沙江。条件恶劣、经验缺乏,面对湍急奔涌的河水,中队官兵凭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精湛的技术,利用就便器材,胜利泅渡金沙江,无一人掉队。

最艰难的时刻,也是高光时刻。当年那一幕幕,以老照片的形式,永远留在了荣誉室里。

如今,横在王学海面前的,岂不又是一条“金沙江”?

“我们必须从头再来。”王学海带着大家从识图用图学起。他翻出教材,先把干部们教会了,再去教士兵。那段日子,大家每天学到凌晨两三点。

赵安元加入中队时,“钢刀连”已经步入正轨。他经历过最艰难的时刻,莫过于选晋士官。

赵安元从来不怕训练苦,可他还是忍不住对那次考核有些发怵。

通过统一选拔后,大队以最严苛的标准组织了第二次考核。想过关,少不了要脱一层皮。

赵安元是中队年龄最小的副班长,偶尔也会沾沾自喜。别人问起他想不想当班长,他说“现在还差得远呢”。

老班长李世军,是赵安元的“对标”对象,也是他最敬佩的人。李世军,是改革中撑起“钢刀连”的支柱之一。带兵细致、训练拔尖,赵安元从来没有想过,一个班长能这么厉害!

中队长王学海觉得,队里的年轻人必须要经过一次次艰难的考验,才能真正成为一把“钢刀”。

2018年年底,中队被评为武警云南总队“基层建设标兵中队”。王学海说,这一年他们的关键词是“必胜信念”:“只要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去拼搏,我们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到了2019年,中队重新恢复到“全盛状态”。这一年的关键词被大家定为“韧劲十足”:“在任何困难面前,我们不会退缩,永远向前。”

也是这一年,中队取得了转隶以来的最高荣誉——他们被武警部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站在颁奖台前,抱着荣誉牌匾,王学海平时一直紧蹙的眉头,难得松弛开来。这大概算得上是“钢刀连”的又一巅峰时刻。为此,他兴奋了很久。

“钢刀连”下一步该往何处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王学海有些迷茫。

已经获得的荣誉,就像是金沙江岸边的暗流。看上去胜利就在眼前,只要一个不慎,就会被暗流卷下去。如果中队沉迷于已经获得的荣誉,结局很可能是 “竹篮打水一场空”。

2020年还没结束,王学海已经总结出了今年的关键词:“越战越勇”。他坚信,无论未来还有多少困难,“钢刀连”总能跨过一道又一道坎。

雨林深处,“钢刀连”官兵砥砺实战本领。王文涛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