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这样解释“十六字诀”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田建忠责任编辑:董玥
2017-08-11 14:30

不要老跟在人家后面走

井冈山时期是我军的初创时期。那时,我军力量薄弱、装备落后,打的是游击战。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作战原则。他在解释时称,这“十六字诀”的基本精神就是不要跟人家后面走,要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时光荏苒,往事如歌。90年来,我军在战斗中成长,在继承中创新,在建设中发展,在创新之路上一脉相承,正如习主席总结我军的传家法宝时指出的:“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改革创新的伟大力量。”创新,通俗地说,就是要自成一家,不随人脚后。

人民军队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我军从创立之日起,就是一支具有创新活力、变革朝气的新型军队,既不走中国旧军队的老路,也不入外国军队的套路,而是根据我国实际和我军使命任务,走自己的改革创新之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党指挥枪”等一整套建军原则制度,到抗战时期实行精兵简政;从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调整体制编制,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百万大裁军,人民军队边战边改,边建边改,愈改愈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改革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我军之所以始终充满蓬勃朝气,同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军事领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因而最重创造与革新,最忌守旧与模仿。改革创新历来是军队发展进步的动力。一支勇于变革的军队,才会拥有更多战争制胜权;一支善于创新的军队,才能有效掌握战争主动权。相反,谁落在军事变革的后面,谁就要在战争中丧失主动地位、付出沉重代价。

在人类军事发展史上,许多军队由于不能适应时代变迁而走向没落,许多军队由于迈不过传统束缚和利益羁绊这道坎而被历史淘汰。历史经验证明,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无不经由改革实现,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只要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停,改革就必须持续进行。军队建设出路在改革,动力也在改革。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改革,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胜不复,知变为大。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惊涛拍岸,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战争背后,是战争和作战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特征更为鲜明,武器装备向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发展,战场空间向太空、网络、深海、极地拓展。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军事变革,实现“二次转型”,力图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抢占军事战略主动权。

“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对于处在历史与时代交汇点上的我军来说,改革是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是一定要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

强国必先强军,强军必须改革。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国防和军队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处理结构性矛盾,解决政策性问题,先改领导指挥体制,再调力量规模结构,政策制度配套跟上,梯次接续、压茬推进,使我军规模更精干,编成更科学,布局更优化,一些长期积累形成的短板在补齐,实现了人民军队组织形态的整体性重塑,迈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的历史性步伐,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恩格斯指出:“衡量一次军事改革是否成功,标准可能有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一条是看经过这种改革的军队能否经受得住战争的考验。”战争是改革的试金石。军人的主要任务从来就是对未来战争进行全面的准备。明天的战争可能随时打响,今天的改革必须快马加鞭。每一个步骤都与未来战争的需求对表,每一个环节都与未来战场的要求对接,目光永远盯着明天的战争,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回答“胜战之问”。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战场胜负可能只在一朝一夕之间,但决定胜负的力量消长于朝朝夕夕的改革与建设之中。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获得发展进步的生机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32158部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