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为啥是“中国最有效率的组织”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沈京忱责任编辑:董玥
2017-07-12 11:22

回望90年,人民军队为什么赢——

无论如何要保持精神上的优势

人民军队建军90周年之际,一批研究“人民军队为什么赢”的图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很多读者说,人民军队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最有效率的组织”,是因为自诞生之日起就高扬精神的旗帜。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说:“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都必须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人民军队在波澜壮阔的征程中,不仅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而且矗立起光耀千秋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大渡河精神、南泥湾精神、老航校精神……这些精神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流淌在军人的血液里和脉管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对一代又一代军人的感召、培塑和激励。它们不但成为人民军队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成为众志成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精神纽带。

战争,是英雄的沙场、血性的舞台;是力量的比拼、精神的决斗。精神在,雄师驰骋万里。著名作家魏巍在《漫忆黄土岭之战》一文中写道:“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

长征路上,红军历经千难万险,何以能胜利到达陕北?抗日斗争,八路军和新四军实力弱小,何以敢与来势汹汹的日寇血战?朝鲜战场,志愿军官兵装备落后,何以敢同装备先进的所谓“联合国军”较量?一大原因,就是“精神”二字。

精神,是陈毅元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信仰与信念;是粟裕大将“炼成钢铁如保尔,莫做浮草似罗亭”的坚毅与坚忍;是大渡河畔十七勇士的悲壮冲锋;是狼牙山上五壮士的纵身一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批胸中燃着精神、脑中装着主义的军人,和平时期就无人枕戈待旦,危难时刻也不会有人拔剑而起。

精神比石头的质地更硬,精神比枪炮的力量更强。自从人民军队登上世界历史的舞台,就一扫旧军队无能、守旧、欺压百姓的衰败气象,一扫中华民族懦弱、麻木,“如死猪卧地、任人宰割”的精神雾霾,给沉睡的中国带来全新的激情、全新的力量、全新的血性。

甲午战争时期,日军在书中写道:“支那大将身形高大,力气超群,貌似可指挥三军,然一旦开战就变成弱虫一条,尚未听到枪声就逃之夭夭,甚至披上妇女衣装,企图蒙混过关。”这是晚清时代的军人形象。

一位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回忆:“宁愿与重庆作战,因为重庆部队一打就退、就散,能够缴获很多武器,抓获很多俘虏,战果明显;与共军作战就很难,刚一睡觉,他们就来了,出去找,又不知在什么地方,特别难适应。”这是对手眼中国民党军队与人民军队的形象。

精神的锋刃再锐利,远离血与火的磨砺考验,时间久了也会变得锈迹斑斑。今天党员队伍中,精神懈怠者有之,缺乏忧患,耽于享乐,不去闯滩而是守摊,不当先锋而当看客;精神缺钙者有之,把理想等同于“利想”,把前途等同于“钱途”,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大师”;精神沉沦者亦有之,解构历史、泼污英雄,腐败堕落、欲壑难填。

铁石相击,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胜利和苦难。唯有这两个因素,能让军人认识自己的力量。”长征被称为是“人类精神的高光时刻”,就在于红军战胜了无数常人看来不可战胜的艰难险阻,把自己锻造成为一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思想巨人鲁迅及时捕捉到了长征的巨大意义,满怀期许地向陕北发出贺信:“你们的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精神日新业日新。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荆棘密布还是星辰大海,都需要我们在强军兴军征程上坚持不懈地砥砺精神、张扬精神和提纯精神,就像列宁所说的那样:“为了克敌制胜,无论如何要保持精神上的优势。” 

(作者单位:南京总医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