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战争年代,他们这样过春节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社卿 李涛责任编辑:张琴2015-02-21 03:11
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深入前沿阵地为英雄们演出。

抗美援朝时期

锅碗瓢盆坑道奏响迎春曲

高玉坤:在朝鲜,文工团被称为“协奏团”。过年了,我们慰问战友,演唱队干脆就叫“锅碗瓢盆协奏团”吧。

1953年,朝鲜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停战谈判也已断断续续地进行了16个月,交战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地区仍处于相持状态。这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0师驻守在朝鲜临津江西岸马良山一线阵地,执行防御作战任务。

还有1个星期就要过春节了,140师后方指挥部的王德民、杨兆富、尹纯志等几个干事商量如何来庆祝胜利,欢度新春佳节。最终,大家决定组织一个小演唱队,搞台晚会,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很快,一个由干事、文化教员、会计等十几名男女同志组成的演唱队就成立了。杨兆富曾当过师宣传队的分队长,算是“业内人士”,便自告奋勇担任演唱队的导演兼指挥。可是演唱队除了1架手风琴、1把胡琴和4个口琴外,再没有其他乐器了。在战火纷飞的山沟里,到哪里去找乐器呢?大家就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寻找代用品。于是,酒瓶、饭锅、洗脸盆、饭碗都变成了“乐器”。

保卫干事高玉坤提议:在朝鲜,文工团被称为“协奏团”。过年了,我们慰问战友,演唱队干脆就叫“锅碗瓢盆协奏团”吧。大伙齐声称赞。

2月13日,农历大年三十。“锅碗瓢盆协奏团”获批前往十几里外的师前方指挥部注乙洞慰问演出。王德民回忆:机关的同志都知道了,组织干事王家凯还在坑道口等着我们。进入坑道和同志们互相问候一番,马上就要开饭了,我和王家凯、高玉坤去伙房打饭。伙房安置在山坡上的一片杉树林中,已有几人在等着打饭,就在这时,只听哐的一声,一发炮弹打塌了杉树枝搭的棚子,一头扎进饭锅里。大家赶快卧倒,等了好半天也没爆炸,原来是个哑弹。高玉坤同志笑着说:“我们还没完成任务,马克思不同意我们到他那里去报到。”

演出安排在晚上。下午,炊事班特意准备了白面和肉馅,大家一齐动手包饺子。没有擀面杖,就用酒瓶子、炮弹壳代替。大家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一边把敌人打的炮弹当“爆竹”听。

晚上,“锅碗瓢盆协奏团”在师作战室旁边的一个“大厅”里演出。师长黎原、政委赵平等领导也亲临现场观看这场别开生面的除夕晚会。尽管演出的场地和器材都十分简陋,节目也不是很多,但个个精彩,既有合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也有独唱朝鲜民歌《阿里郎》、苏联歌曲《喀秋莎》,还有广东民乐《步步高》等。台上演得格外卖力,台下笑语欢声,演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正是以这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迎来了最终的胜利。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

(《解放军报》2015年2月21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