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从战争规律、制胜机理到战争指导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朱小宁 责任编辑:马嘉隆
2020-08-11 15:16:37

阅读提示

●制胜机理以认识战争规律为起点,通过发挥目标导向作用,为战争指导研究提供思考线索和思维关注点等,保证战争指导与战争规律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保证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一致,保证战争指导与达成制胜目的有效对接。

●当前,虽然对信息化局部战争特点规律有了一定认识,但如何创新战争指导、作战理论面临着一定困难,原因之一在战争特点与战争指导之间的关联还不甚明晰,需要“作一条辅助线”即研究制胜机理,以实现信息化局部战争特点认识向战争指导认识的飞跃。

研究和指导战争活动,当前一般认为包括认识战争规律和把握战争指导两个过程。但从战争指导产生的具体过程看,制胜机理在其中扮演着中介的角色,成为两者之间的“桥”和“船”。制胜机理研究,丰富完善了战争认识论链条,将有力促进军事科学发展与实践创新。

制胜机理研究存在于认识和指导战争活动之中

战争规律向战争指导转化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还是通过中介起作用呢?通过考察古今中外典型的战争认识活动可以看出,把握制胜机理、探索战争制胜之道,是重要的认识环节。只不过,有些认识活动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明确提出而已。正如建房子需要搭“脚手架”,房子建完后“脚手架”需要拆掉,但“脚手架”确实存在过一样,制胜机理确实在认识和指导战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子兵法》注重对制胜机理的总结与归纳,由此推导出指导战争的原则、作战方法。孙子在其著作中,总是先提出制胜的条件与一般原理,再提出作战指导与作战方法。如在“势篇”中,用类比的方法提出制胜机理:“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的作战指导。诸如“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等都是从制胜机理出发,自然而然地推导出可接受的一些作战指导与原则。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提出了重心思想,由此推导出相关战争指导。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扩大了的搏斗”,具有政治性、暴力性、盖然性等特点。在对战争特点规律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重心理论。重心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制胜机理的一种探索,由此提出大战略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战争原则,如战胜并消灭敌人的军队,夺取敌人无生命的作战力量,争取舆论等。离开重心理论,仅从战争的特点难以完成向作战指导的飞跃,《战争论》也就不会成为具有严密逻辑的理论体系。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总结抗日战争特点后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推导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将抗日战争敌小我大、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四项特点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比较,认为日本国度相对较小、资源有限等,提出了战争制胜机理,即通过长期消耗战略,歼灭其有生力量,降低日本战争能力和战争潜力,使其无法支撑下去。而后,根据此思想、道理确定了抗日战争的指导规律,包括持久战、游击战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最后赢得了抗战胜利。“四项特点”不可能直接就得出持久战的作战指导,中间缺一个“桥梁”,而这就是制胜机理。正如毛泽东曾指出的:“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其中,引出“思想、道理、意见”,实际上就是对制胜机理的研究。

应该看到,早期战争体系简单,制胜机理较为显而易见,因而战争规律似乎可直接向战争指导转化,但随着技术进步与战争形态演变,战争系统复杂性增加,战争制胜机理更加复杂,离开制胜机理很难驾驭战争、指导战争,因而制胜机理的研究益发迫切。

制胜机理的中介特性

制胜机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具有中介特性。战争规律与战争指导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峡谷”,需要“桥”和“船”,才能实现跨越。

导向性。认识战争规律的目的,是为提出战争指导服务的,而两者都是为制胜目的服务的。制胜机理,是指为达成制胜目的而应采取的作战路径及理由。正如“精确引导打击”一样,制胜机理以制胜为目标,指示思维路径,为认识和把握作战指导提供“导航”。如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提出争取持久取胜的制胜机理及一系列战略战术,科学预见到全国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立起了指导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思想灯塔。制胜机理以认识战争规律为起点,通过发挥目标导向作用,为战争指导研究提供思考线索和思维关注点等,保证战争指导与战争规律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保证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一致,保证战争指导与达成制胜目的有效对接。否则,确立战争指导及相应的战略战术就会“在黑暗中摸索”。

辅助性。制胜机理,是对战争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具体形象、行动直观、可操作性等,如打击重心、“打蛇打七寸”等。在认识战争指导时,制胜机理就是一个“接力棒”,思维时可较少关注战争规律,而直接聚焦制胜机理思考战争指导,以简化思维行程,提高思维的专注度。制胜机理,犹如几何证明题中的辅助线一样,能在战争规律与战争指导之间建立一种连接与关联,更好地帮助从已知认识推导出作战指导。如在《论持久战》中,认识抗日战争的特点,只有引出“思想、道理、意见”,在此辅助作用下才能更容易推出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与战略战术。

检验性。战争规律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战争指导解决“怎样做”的问题,而制胜机理解决的是“怎样做正确”的问题。战争指导怎么才能与战争实际相一致,首先要看符合不符合制胜机理的要求,接受制胜机理的检验。只要不符合制胜机理的战争指导,就应该加以完善修正或另辟蹊径。如在《论持久战》中,持久战制胜机理,即作为一种检验尺度,以彻底否定与批判速胜论的战略指导。而在伊拉克战争中,伊军似乎寻找到了对抗美军的制胜机理,即利用游击战加大美军的伤亡,使美迫于国内和国际压力坐到谈判桌前。可是伊军并没有以此为标准,作战指导偏移了制胜机理,既没有守住应守的重要城市和地区,也没有给对手造成很大伤亡,结果导致惨败。

认识和指导战争活动的完整逻辑链条

由此,认识和指导战争活动,实质上包含着“战争规律—制胜机理—战争指导”三个逻辑链条,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战争认识向更高层次发展。

研究战争规律。目的是为探索制胜机理、创新战争指导提供知识背景和思维素材等。一方面,跟踪科技发展及战争形态变化,将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搞清楚。用什么方式生产,就用什么方式打仗。近期爆发的一些信息化局部战争表现的诸多特点,是特殊对抗情形下的产物,并不是本质的关系。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抽象提炼出信息化局部战争的一般特点。尤其是厘清作战体系构成要素和作战中各要素运行的过程及相互作用模式,以及作战结构与决定作战效能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模式,了解提高作战能力的路径。另一方面,结合自身安全威胁,将面临的战争特点规律搞清楚。在现代战争的时代坐标系下,研究与谁打、在什么地方打、什么时间打、以什么方式打等问题,分析归纳出具体的特殊战争规律,将敌对双方对抗的情形及“脾气”摸透。

探索制胜机理。制胜机理是战争规律向战争指导转化的中介。探索制胜机理,主要包括:基于信息化局部战争的一般规律,探索战斗力生成机理和运用模式,以在战场上形成优势和主动;基于战争的特殊规律,探索敌战争体系的弱点与劣势,以明确战斗力释放的目标与指向。任何一个战争体系、作战体系,总存在强点弱点,总存在“易受攻击之窗”。探索制胜机理,针对的是敌系统或体系的“脾气”,寻找使其失败的有效“药方”,关键是分析其“脾气”,包括构成要素、作战结构、运行机制、强点弱点、优势劣势等,并结合自身的能力,寻找可能使敌系统或体系崩溃和战斗意志瘫痪的路径。不同的战争体系,由于其构成、文化、心理等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制胜机理,需要因敌而变、“对症下药”。对一个战争体系的制胜机理也有多种,如,体系破击、极限施压等,关键是筛选最为有效的一种,并注意多种制胜机理的综合运用。

创新战争指导。制胜机理可推导生成战争指导,而战争指导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就上升为军事理论。探索制胜机理的目的,就是确立战争指导,发展创新作战理论,设计作战体系构成方式及运行方式等,以指导战争活动。制胜机理,是一种“思想、道理、意见”,需要针对特定对象提出战争指导,发展创新作战理论,再通过机制化的方式加以实现,才能真正从“思想到行动”,实现胜战目的。如美军的“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其主旨实际上就是快速决定制胜机理,经过理论化、系统化后,形成作战理论,并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较好运用。因此,当制胜机理挖掘出来之后,需要结合现代战争作战力量运用特点与模式等,提出相应的作战指导,并及时向作战理论转化,以指导军队建设与运用及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如当体系破击制胜机理提出后,就需要确立体系破击战争指导,完善体系破击理论,以掌握现代战争制胜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