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暴、暴恐、鲜血……蓝盔战士穿越战火的八万里飞行

——记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空运后送组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赵子权责任编辑:任爽
2017-05-10 17:18

2017年1月19日空运后送组赴加奥机场转运恐袭伤员-摄影:赵子权  制图:任爽

广袤无垠的撒哈拉沙漠上,有着一群携枪带弹、身着红十字臂章的蓝盔队伍,他们乘战机、开装甲,在恐怖分子最活跃的马里,转运着一个个流血的战士;他们跨大洋、越高山,在环境条件最恶劣的西非,挽救着一个个垂危的生命。战火纷飞的十一个月,他们搏击长空,飞行距离超过八万公里;沙暴频发的三百余天,他们穿越雷区,陆路驾驶超过一万里;恐袭加剧的形势下,他们出动任务超百次,前接后送伤病员超百人;过去的一年,他们团结一心,勇往直前,把汗水和热血挥洒在了广袤无垠的撒哈拉大沙漠上;过去的一年,他们不忘初心,坚定前行,把青春和忠诚镌刻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一线战场。这支战斗队、先锋队、敢死队,就是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空运后送组!这支由两名军医、四名卫生士官和两名驾驶员组成的医疗小分队,主要承担联马团(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东战区伤病员的前接后送任务,他们用过硬的素质,在维护和平的国际舞台展现了中国蓝盔的光辉形象;他们用满腔的热忱,在战火纷飞的非洲大地奉献了中国军人的大爱担当!

2016年6月1日清晨,空运后送组组长董玉书在专机上护送两名中国维和部队重伤员飞赴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摄影:赵子权

恐袭当前,他们勇往直前,毫无畏惧,成功前接后送受伤战友显血性。马里“5·31”暴恐事件发生当晚,中国维和部队工兵营地遭遇汽车炸弹严重袭击,1人牺牲,多人受伤,空运后送组立即发动车辆,清点急救装备,全副武装,在指挥组带领下全速驶向受袭营地。当晚漆黑一片,敌情不明,路况不明,但他们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及时赶到遭袭营地,把重伤员司崇昶接上装甲救护车做急救处置,并顺利送回中国二级医院救治。在批量伤员救治中,空运后送组全程参与各种急救护理和制定紧急医疗方案,同时准备天亮后前接烈士遗体、后送伤员的各项工作,身着防弹衣一夜顾不上休息。司机丁诚说道:“当晚,我驾驶的装甲救护车在一条偏僻的小路上快速行驶时,突然陷入了一个沙坑中,前面一只驴拦着路,两边是土房和枯树,像是恐怖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一样,但作为一名十几年驾龄的部队老司机,我没有慌乱,及时想办法脱离了险境,一心只想着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爆炸地把伤员接回来。”

次日清晨,受袭营地周边被当地人围得水泄不通,各类身份人员混杂,安全形势不明,空运后送组不怕危险、不顾疲惫,驾乘装甲救护车在指挥组带领下再次奔赴受袭营地,把烈士遗体抬上卡车,安全转送至二级医院。随后,又立即把重伤员司崇昶和李涛抬进装甲救护车,驶向安全风险程度未知的加奥机场。在那里,军医兼组长董玉书护送着两位维和英雄,飞赴两千多公里外的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开始了进一步的治疗。短短12小时,空运后送组三赴危险地域,无畏无惧,执行了5.31暴恐袭击后的伤员转运救治任务。

2016年6月1日清晨,空运后送组将两名中国维和部队重伤员转送上飞往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专机-摄影:赵子权

异国他乡,他们连续作战,克服困难,坚守陪护我维和英雄五周现担当。在飞赴达喀尔的飞机上,司崇昶的状态并不稳定,意识模糊、呼吸急促,军医陪伴在两名伤员的身边,监测生命体征,吸痰化验输液,处置病情变化。当安全抵达达喀尔中心医院后,军医立即与塞方医生给伤员进行全面检查,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协调当晚就对两名伤员进行了手术,术后回到监护室后,由于塞方医院没有专职监护室护士,他又担负起重症护理的任务,吸痰叩背、接尿擦便、喂水喂饭、翻身按摩、洗脸擦身、伤口换药……日夜紧盯监护仪指标,不停处置各种突发病情,困到不行了,就在病房的凳子上歇一会儿。

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司崇昶和李涛两位重伤员的病情终于逐渐稳定。在制定详细周密的转运方案后,空运后送组军医和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周飞虎主任,以及塞内加尔国中国大使馆吴树陈和安延军武官一起,登上了护送4名轻重伤员回国的航班。1万余公里的转运路程,历经20多个小时,军医一直陪护在伤员左右喂水倒尿。6月27日夜间,到达陆军总医院时,已是深夜,顾不得休息,他又马上与院方专家就伤员病情和救治过程进行交接。随后的2天里,他又接上了先期回国治疗的轻伤员杨占成,踏上了重返马里任务区的回程之路。这一周,军医动员转乘飞机6趟,飞行3万多公里,安全护送5名伤员来回于亚非大陆。当中国驻马里陆慧英大使慰问维和部队时,对董玉书说道:“您在达喀尔中心医院照顾伤员这一个月真不容易!”他却平静地回答:“这是我应该做的,别人去一样这么做,会比我把伤员照顾得更好。”

2017年1月19日空运后送组赴加奥市医院转运恐袭伤员-摄影:赵子权

生死关头,他们众志成城,亮剑沙场,勇飞撒哈拉战地拯救伤员有胆略。马里北部基达尔、阿尼菲斯和梅娜卡等地位于撒哈拉沙漠腹地,是恐怖分子的大本营,战乱和恐袭不断,由于当地没有救治条件,经常有亟需空运后送至加奥救治的重伤病员。这近一年中,空运后送组已经飞赴这些交战地域,成功前接了受袭伤员和重病人20余名。在茫茫一片黄沙的撒哈拉上空的直升飞机,有被恐怖分子、反政府军的各种武器击落的危险,有被突发的沙尘风暴席卷坠落的风险。沙漠里没有专门的直升机停机坪,常在伤员受袭地降落,这些地域有的是雷区,有的是恐怖武装聚集地,有时候降落地周围并没有武装护卫警戒,飞机降落之后,他们一边全速救治转运伤员,一边还要提防身边的危险。经常乘坐的俄罗斯米-8直升机已经比较老旧,有一次临飞前突发机械故障,维修了半个小时也没有解除故障,后来换了一架直升机继续执行任务,一旦空中飞行发生这些故障,后果将不堪设想。米8直升机噪音极大,交流都得用写字和手势,振动也非常严重,一般人很难适应它的飞行,晕机呕吐反应在所难免,每次飞行任务前,组员们都随身携带塑料袋备用。执行任务时组员们要全程穿着厚重的防弹衣,而直升机内并没有空调,沙漠上空袭来的阵阵热浪,每次都让他们全身湿透。米8直升机并不是专用的医疗直升机,担架常放置在机舱地板上,他们就要一直蹲跪在旁边,忍住各种不适,为枪弹伤、地雷爆炸伤和重症疟疾的伤病员止血包扎、监护伤情、调节用药,也顾不上有被传染病传染的风险,汗水流进他们的眼睛,却来不及去擦一下。在他们面前,再大的困难,都不算困难,再大的风险,都不是风险,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空运后送人的职责所在。

有一次,空运后送组接到命令,前往基达尔接收刚刚遭遇袭击的伤员。军医赵韧在行进中发现,他所乘坐的直升机到达目的地前,需要在空中盘旋很久才能降落,只为防止遭到袭击。几天后传来安全通报,基达尔营区遭到恐怖分子多发火箭弹袭击,数架联合国飞机被毁。空运后送组只有19岁的卫生士官涂翔宇在日记中写道:“这几天腹泻难受,发烧到了39度,但是,面对战场上那些受伤流血,等待救援的联合国维和战友,我这点小病算不了什么,所以今早4点多的空运任务,我坚持要去。在一千米多米高空的直升机内,看到底下一片茫茫黄沙,有时掠过几棵干枯老树,各式军用装甲车,战斗机,以及搭着帐篷的军营像火柴盒一样大小,跟好莱坞战争大片里的场景是一样的,我真是来到了沙漠战场。”

2017年1月19日空运后送组在加奥机场转运恐袭伤员-摄影:赵子权

2017年1月19日空运后送组在加奥机场转运恐袭伤员-摄影:赵子权

艰险之境,他们毫不退缩,敢打必赢,前接后送重伤急病上百次铸忠诚。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5月份部署至任务区以来,马里共发生各类袭击事件200余起,几乎每天发生1起。在过去的四年中,已经有120多名维和人员牺牲,而伤亡的当地政府军及百姓那更是不计其数。马里北部,是“伊斯兰国”、基地组织和反政府武装的聚集地,自去年马里和平协议被撕毁,恐怖反动势力不断从北部渗透进维和部队驻扎的加奥地区,安全形势更为紧张,恐袭暴乱事件陡然增加。除了“5·31”暴恐袭击事件,去年11月29日晚,恐怖分子发动了对加奥机场的汽车炸弹袭击,4名工作人员受伤,机场办公室被完全摧毁,候机楼受损严重,停机坪上的直升机也有损伤,加奥机场是他们执行任务频繁出入地方,有时要在那执行好几个小时的任务,有时晚上也得去那前接伤员。今年1月18日上午,伊斯兰极端分子将一辆装满炸药的卡车,开进距维和部队所驻超营只有400米左右的马里军营,造成77人在爆炸中丧生,还有上百人受伤。袭击发生后,空运后送组第一时间做好前出准备,在指挥组带领下,开动装甲救护车,冒着恐怖分子埋雷设伏和 “围点打援”新袭击方式攻击的风险,迅速赶到受袭现场,转运遗体,救治重伤员,同时在安全形势极度恶化的巨大风险下,连续两天前出至加奥医院,分类后送二十多名重伤员至加奥机场。空运后送组卫生士官班长李国伟感慨地说:“哪里有袭击了,哪里有伤员了,哪里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不能往后躲,必须冲得上,打得赢!”

在出动任务近100次,转运伤病员近200名的过程中,他们的空中飞行距离超过了8万公里,相当于绕了地球两圈,陆路行驶距离也超过了5千公里,相当于从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开到了中国最南端。每次的任务都是与时间赛跑,与死亡随行。一接到前出命令,不管在吃饭或是休息,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必须马上进入战斗状态,穿上防弹衣,戴上钢盔,领取武器,荷枪实弹,带上急救设备,10分钟内准备就绪,开启装甲救护车呼啸驶出营区。他们不是在50多度烈日炙烤的荒漠中,就是在窒息闷热的车厢里,或是摇晃颠簸的飞机上。恐怖分子常混杂在平民中,难以辨识身份,他们要高度警觉随时发生的危险,止血带要放在随手可得的地方,以确保战友或自己受伤了可马上使用。加奥医院里,他们要随时警惕不明身份持枪武装分子可能的袭击。驾车行驶途中,他们要随时提防擦肩而过的持枪示威游行车队。空运后送组还承担了战创伤亡遗体的存储保障和前接后送任务,为了避免尸体转运过程中高温腐化,他们每次都在铁皮棺材内多放不少冰块,四个人在烈日下扛运200多公斤的棺材,磨破了肩头从不叫苦。司机刘崇说道:“我开装甲救护车外出执行任务,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看到浮土就要避开,防止车辆触到恐怖分子埋伏的路边炸弹。”

空运后送组合影-摄影:赵子权

空运后送组合影-摄影:赵子权

危急时刻,他们沉着冷静,尽心尽职,无数次抢救重患转危为安赢赞誉。前接后送的伤病员伤情大多比较重,有的命悬一线,情况非常危急,但空运后送组队员们极为冷静,处置极为果断,把重伤病员从死亡线上一个个拉回来。有一次从加奥执行后送突发脑病的乍得军人至马里首都巴马科法军巴斯德医院救治的任务,在美国的C130军用运输机上,病人病情突然恶化,血氧饱和度下降,意识障碍加重,昏迷不醒,吸痰吸氧也没有好转,他们在颠簸的飞机上,及时给予了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监护病情,病人的血氧饱和度随后上升,意识障碍情况也好转,安全送到了上级救治机构。还有一次,他们从加奥机场德军的UH90军用直升机内,前接因为油罐车触雷爆炸着火而重度烧伤,已经奄奄一息的两名伤员,在颠簸的装甲救护车内,他们马上给伤员连上监护仪,清理呼吸道,吸上氧气,输液抗休克,心肺复苏救治,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及时送到了加奥医院,而全然不知自己身上沾满了伤员的痰液和血渍。

每次接到前接后送命令,空运后送组总是最早到达加奥机场,用娴熟的英语与调度人员沟通协调,提早处置各种突发情况。他们觉得,宁可等待伤员几小时,也不能让伤员等待几分钟,这几分钟可能就是黄金救援的几分钟。机场工作人员,荷兰、德国和俄罗斯的直升机分队,无不对共同执行任务的中国空运后送组所显示出的职业素养和精湛技能交口称赞,“有China AMET在,很放心!”军医赵韧说道:“我在美国留学过两年,现又在非洲维和的战场和欧美国家部队共同执行转运救治伤员的任务,作为一名军医,我感到非常光荣,非常有意义!” 

2016年5月27日空运后送组参加联马团“撒哈拉之刃”演习-摄影:赵子权

沙场点兵,他们不惧强手,敢于亮剑,联合国实兵演习和会议中展实力。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恐怖袭击威胁,联马团东战区组织了两次代号分别为“撒哈拉之刃”和“圣伯纳”的多国部队实兵实地演习,检验联马团各国部队的快速反应和卫勤救治能力,中国二级医院也组织了两次多国部队批量伤员救治演习,空运后送组都全程参加了演练,并获得优异成绩。当分队部署至加奥任务区的第二天,还未来得及倒时差和适应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空运后送组就参加了首次“撒哈拉之刃”多国部队实兵实地演习,但却是所有参演国家中唯一通过检验的。战区司令部的总结会上,演习总指挥法国人称赞道:“中国部队克服了酷热天气,刚刚轮换交接不到一周、对环境不熟悉等不利因素影响,指挥通联顺畅、反应出动迅速、救治措施到位、汇报请示规范,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了演习设置的全部任务,你们是一支训练有素的中国部队,是随时可以执行突发任务的救援力量,很是了不起!”

空运后送组根据维和工作实际特点,把战地现场急救知识进行总结,认真制作幻灯片备课,赵韧和李国伟分别赶赴中国维和部队工兵分队和警卫分队,进行“初级心肺复苏”和“战现场止血急救技术”的讲解,并实地操作示教,提高了维和部队官兵的急救能力。董玉书在联马团东战区会议上,英文讲解联合国通用的“九线急救表”写法和注意事项,受到欢迎。在联马团司令对中国二级医院视察的座谈会上,赵韧军医担任了中英文同声翻译工作。在联马团医疗体系会上,军医董玉书和赵韧分别进行了“中国空运后送组”和“1.18恐袭后伤员转运安全问题考虑”的英文讲演。这些会议交流、讲课翻译等工作均展示了空运后送组过硬的能力和风采,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医疗分队在联马团的影响力。

2016年7月14日空运后送组赴马里战乱地区阿内菲斯转运救治伤员-摄影:赵子权

2016年7月14日空运后送组转运阿内菲斯伤员至中国二级医院途中-摄影:赵子权

空运实战,他们查找不足,总结提高,维和卫勤保障的下篇文章走前列。空运后送组在马里维和的实战中发现,我维和部队空运后送医疗救治设备、伤员紧急跨国空运后送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通过珍贵的海外维和实战化经历,参照外军空运医疗后送经验,国内外通联协作,尽快建立快速、畅通、高效和完善的,并且有别于国内民用航空医疗救援的海外维和空运医疗后送保障体系,是亟待探索和解决的课题。空运后送组在队里组织领导下,编写了5万余字的“海外维和空运医疗送保障体系建设”的课题,从“十二大支撑”(维和卫勤指挥机构、维和卫勤组织机构、维和空运后送急救装备、维和空运后送急救药品、维和伤病员空中救治、维和空运后送伤病员云数据、维和空运后送伤病员标准同步信息、空运后送组人员训练内容及仿真操作,空运后送组人员选拔标准和力量配置、维和紧急空运医疗后送预案、联合国空运医疗后送制度、任务区标准行动程序支撑)建设入手,构建“六大平台”(指挥、装备、药品、信息、训练、制度平台),以期建立既符合联合国要求,又贴近中国军队实际的海外维和伤病员空运医疗后送保障体系。

组员们在维和期间,积极参与了美国陆军2007年英文版《医疗后送手册》的翻译,参与了最新版本《联马团空运后送标准作业程序》的翻译和校对工作。撰写了维和相关的中英文论文10余篇,总结的“马里恐袭中国维和官兵头面炸伤的紧急救治和跨国空运手术与体会”获邀在全军和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言,与解放军总医院、军医大学等军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共同探讨战创伤救治策略,海外维和伤病员救治转运的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维和期间,组员关于脑损伤机制和保护的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国博士后一等基金项目等资助近100万元。根据海外维和脑血肿紧急救治的实际,他们申请了《一种颅内压控制的脑血肿自动引流装置》的专利,以期为提高维和战场急重症救治能力做出贡献。他们还编写了20多万字的《第四批赴马里维和空运医疗后送工作经验与启示》,既把本职工作做了认真的总结和分析,又对今后的维和卫勤建设有所裨益。

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空运后送组在伤员转运和救治,维和科研和创新中创造了多个首次,相应工作多次在新华社、国防部和中央电视台报道,得到了中国维和兄弟分队、中国驻马里和塞内加尔大使馆、联合国友军部队和国内各级首长机关的赞赏与肯定,联马团司令劳伦斯将军在颁给中国二级医院的嘉奖令中,特意表扬中国二级医院:参加实兵演习表现出色,执行空运医疗后送任务得力,转运5.31恐怖袭击批量伤员高效!但是成绩和数据只属于过去,中国的空运医疗后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在今后的维和工作中,他们一定会继续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忠诚团结,敢打必胜,坚决完成好每一次前接后送任务,坚决护送好每一位伤病员,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为祖国军旗增光添彩!

2017年1月23日空运后送组参加由中国赴马里维和医疗队组织的四国联合反恐救援演习-摄影:赵子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