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场血性从何而来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姜兴华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11-07 21:42

第二次大扫雷开始不久,战士侯伟杰在一次扫雷作业中踩响了一枚地雷,却只有脚趾受了点轻伤。原因很简单,他脚下那双新型防雷鞋成了脚的保护神。侯伟杰从参加扫雷的第一天起,就严格按照规定着装,按照规章作业。这给官兵上了生动的一课。

“环境越艰险越需要理智,越需要给血性注入智慧!”为此,部队党委组织开展了“争当什么样的扫雷英雄”的教育,课堂就设在雷场。教育的目的十分明确:树立“血性+智慧”的英雄观。方法是解剖典型事例,析事明理,将这种“血性中的智慧”理念植根于官兵心中。

从此,各队的扫雷“龙虎榜”上,添加上了“安全计时牌”;先培训后上岗的扫雷规定,升级为“合格一人进场一人”。

第三次大扫雷行动中担任扫雷二队队长的马永信,当年就是个传奇人物。他十个月排除地雷近1500枚、爆炸物200多箱,10次化险为夷、3次雷场救战友,摸索出10组科学扫雷参数,创造出“单兵单位时间排雷数量质量世界第一”纪录。1999年,马永信被原成都军区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2015年第三次大扫雷展开前,马永信和曾参加过前两次扫雷的战友,借鉴当年的训练模式,树立起“谁过关,谁进场”的标准。

记者至今还保存着一本记载着26种方法、30多种手段的《山岳丛林地大面积扫雷法》小册子。这是前两次云南扫雷部队经验的结晶。第一撰稿人李智伦介绍,在特殊的雷场扫雷,既需要有血性,也需要有智慧。他们先后创造出在三种不同雷区作业的“18步扫雷法”,发明了“单兵排雷六程序”,掌握了扫雷新技能、新方法70余项,大面积推广运用50项……

习主席说:“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对云南扫雷部队来说,树立正确的英雄观,表面看是观念的转变,实际上是新时代强军文化理念在官兵心中的植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