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陡坡,几十吨重的装甲车怎么爬上爬下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张硕
2017-04-10 05:04

资料图

■调查思考

破除“隐形之坡”才能爬上高坡

战车爬坡之难,现场纠结之多,暴露的不仅仅是战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暴露出在战斗力建设上,还有不少有待破除的“隐形之坡”——思想之坡,作风之坡,观念之坡,以及那些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坡。这些有碍战斗力生成的“大坡小坎”不破除,实战化就很难落到底。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强军目标指引下,全军官兵胸中有使命,肩上有责任,在打赢的征途上疾步快行。但也有个别部队指挥员受和平积习的影响,以不打仗的心态对待训练,缺乏练兵备战、领兵打仗的责任担当。重管理轻训练、重完成任务轻训练质量,没有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在默默无闻、见效慢的基础性工作上,表面热热闹闹,实则基础不牢。该抓的课目没有抓,训了的课目不到位,浅尝辄止,大而化之,致使有些课目长期处于低层次循环状态,过得了“小坎”,爬不上“大坡”。

特别是消极保安全的思想,在爬坡中暴露无遗,高难课目不敢碰,涉险课目绕道走。不可否认,在安全这根“红线”下,各单位尤其是单位主官确实压力很大。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保安全、防事故的问题上,相关政策和做法应当有所调整和完善。练兵打仗,真刀真枪,各种险情,难以预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处理不好,就会挫伤官兵训练的积极性。

(二)

抓训作风不实,也是参演部队反映比较多的一个问题。一位旅领导直言不讳:“五多”问题虽然有所减轻,但仍旧没有根除,甚至出现了“新五多”现象。新、旧“五多”夹击下,训练时间一再被挤占。

突出表现在:大项活动多、各类集训多、检查评比多。不少单位被各种活动牵着鼻子走,抓准备、凑尖子、搞集训,耗时费力。一些单位在训练指导上也是想尽心思抓重点、出彩头,缺少打基础的耐力和韧劲,很少沉下心来,结合本单位实际谋划布局、夯实基础,致使有些基础训练课目进步缓慢。

时间,是开展训练的最基本要素。就拿拉动来说,有些部门不注重战斗力生成规律,动不动就拉动,甚至新兵刚入伍连专业知识都不熟悉、连拉动是怎么回事都不明白,就跟着部队跑。上级组织一次,下面拉动多次。结果拉来拉去,部队紧急出动的速度一提再提,而训练基础却并不牢靠。

(三)

在演训场,记者见到了某装甲部队的一名特级坦克驾驶员。他对记者说,从来没有爬过这么陡的坡、这么险的坡,真正找到了实战的感觉,很想再多爬几次,我们平时的训练因缺少相应的训练场很难达到这种效果。比如:训练过反坦克壕这个课目,也就是讲讲动作要领,驾驶员背记熟了就算过关;有时挖条小沟,深度跨度都达不到反坦克壕的标准,驾驶员只能象征性地现场感受一下。

毫无疑问,训练,尤其是高难课目的训练,缺少了必要条件支撑,肯定会大打折扣。据参演部队反映:眼下“有马无鞍”的现象在一些部队比较突出。训练大纲里有规定的课目,可没有配发相应的训练器材;配发了新型装备,而没有相应的训练场。

客观地讲,我军正处于转型过渡期,需要填补的“空白”还有很多,一时满足不了训练需求是正常的、也是暂时的。正在施行的基地化演训模式就是个好办法,解决了不少训练中的难题。在现场观摩的一位领导说,现在的装备和训练条件比过去强多了。战争年代,我军装备之差有目共睹,但革命前辈把手中武器练到了极致用到了极致,所以能以劣胜优打胜仗。

带领部队第一个冲过陡坡的某装甲旅原旅长张全军说:练兵打仗永远没有“万事俱备”的时候,更不是懈怠练兵的理由!

多摆问题,少讲成绩;不怕演砸,不怕出丑;练出血性,去除娇气。是军委领导和训管部门一贯倡导的训练指导思想,特别是对演训中的形式主义和虚假行为,露头就打,毫不手软,有错必究。前不久,军委训管部和军委纪委,通报了28起违反军事训练制度规定问题处理结果,立起越来越实的标准,传导越来越严的压力,释放失责必问的信号,以此推动实战化训练“实”起来“化”到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