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李长勇是如何攻克全军性难题的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雁翔责任编辑:杨红
2016-05-24 02:04

精彩的航迹

■王雁翔

“路在脚下,更在心里。”

窗外,火红的木棉花恣意盛开,枝上像浮动着一片一片红色的云朵。拳头大的花朵,啪——啪——,一朵又一朵,落地有声,树下慢慢铺排出一张艳红的毯子。还有紫荆、玉兰、蒲桃,纯净而缤纷,鸟鸣婉转,空气里浮动着淡淡的芬芳。这是生命的馨香与色彩。

芳菲四月天,南部战区陆军某电子对抗旅35岁的李长勇用这样一句话,开始了我对他的采访。30岁当营长,先后3次参加新型无人机定型,创造无人机训练领域5项全军第一,夺得全军电子对抗装备保障技能比武冠军,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最美吴桥人……这些荣耀,像一片片生动的原野,见证着季节与成长。但震颤、拨动我心弦,并让我久久激动的,远远不止这些。

自古忠孝难两全。这是老话,也是一句常用不衰的感慨,他竟于一点一滴间给出了另一种荡气回肠的诠释。

航迹都没了踪影,操纵器还有用吗

战斗正处在胶着态势,航迹显示屏上的轨迹点却突然消失了。绿灯变成了急闪的红灯。

“飞行信号中断。”

“无人机去向不明。”

“别慌!”在一连串急促的报告声中,时任上尉连长的李长勇顺势接过了操纵器。

他心里一怔忡,如箭穿心。作为无人机操控现场指挥员,他当然清楚,如果无人机失控,就是一只断线的风筝,会随时撞向地面,价值昂贵的装备瞬间粉身碎骨不说,携带的燃油更是一枚重磅炸弹。

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现场一片寂静。李长勇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用“盲操”技术对无人机迅速展开搜索。

航迹和飞行参数都没了踪影,操纵器还有用吗?

一双双眼睛紧紧盯着操控界面,能听到心脏跳得失了节奏的咚咚咚声。李长勇口里变换着操作口令,运指如飞,表情沉静。

时间像凝滞的河流,艰难而漫长。官兵们心急如焚,都觉得无人机已在某个陌生地域摔掉了。

像玩笑,又像一个阴谋与陷阱。阴沉沉的大地倏然起雾了,丘陵、丛林、河流、田野,很快藏进了厚重的浓雾里,细细密密的小雨像丝网一样在天地间弥漫。远方也许是朗阔的,但眼前的迷蒙让大家很绝望。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到86分钟时,测控机指示灯突然闪动起来,电平表指针开始摆动,一个亮点悄然跳上了航迹显示屏。

顷刻,无人机从雾里钻了出来,如迷途归来的孩子。现场一片欢呼。

“太惊险了,换别人,10分钟找不到无人机,恐怕就已经失去信心了,他不放弃,硬把无人机从失联的迷途上拽了回来,奇迹!”现场,一位领导这样夸赞他。

埋头整理飞行数据的李长勇没吱声。心想,我的追求就是不断消除、降低风险,让无人机像雄鹰一样,按我给出的航线飞翔。

一个走出校门只短短3年的基层带兵人,何来这般神奇本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