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俱乐部群”转型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大勇 刘任丰 朱晋荣 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0-09-22 07:10:52

“俱乐部群”转型记

■刘大勇 刘任丰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朱晋荣

“Dear comrades in arms, join us and change the world……”9月初,在海军航空大学俱乐部招新会现场,英语俱乐部副主任、学员黄治军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演讲,赢得一片掌声。

“第一次演讲有些紧张,从‘幕后’走到‘台前’,感觉还不错。”主动报名完成任职首秀的黄治军兴奋地说。从曾经的笔试“学霸”到如今的口语“大拿”,黄治军的转变,离不开该大学“俱乐部群”的转型。

“俱乐部群”是个什么“群”?原来,为让学员在课余时间有所学更有所长,近年来海军航空大学着眼学员兴趣爱好和岗位需求,围绕主课程设置,将原有的100余个学员俱乐部进行了“精减整编”,浓缩为包括创新、军事、文体等3大类19个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俱乐部联合体,又被教员学员亲昵地称之为“俱乐部群”。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该大学领导介绍说,“俱乐部群”的矩阵效应正在显现,鼓励着学员把兴趣变成特长,让特长助力综合能力提升,在军旅道路上催开梦想之花。

海上帆船竞赛、机械创新实践、跨海峡舢板训练、模拟着舰飞行……多类型的俱乐部活动,在广泛培养学员兴趣爱好同时,也不断推动学员综合素质提升。刘任丰、丁亦邢、晏辉明摄

活动一度陷困境,俱乐部成了“空架子”

去年盛夏,芝罘湾畔烈日炎炎。

海面上,大三学员钱佳威摇起最原始的木桨,与5名队友一同驾驶着重达3吨多的舢板,为即将到来的“剑鹰”海上运动会做准备。看着她和队友挥汗拼搏的样子,教员李程感叹道:“打造一个为梦想拼搏的舞台,不就是建立俱乐部的初衷吗?”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如今这般火热的俱乐部,在3年前却像个“空架子”。

2017年大学重组之初,一张涵盖109个俱乐部、千余名学员的“大名单”摆在了周坚毅面前,让这位刚刚接手俱乐部工作的教务处副处长欣喜万分。转过天的第二课堂时间,他就跑到活动中心,想看一看俱乐部“海纳百川”的模样。

然而,推开摄影俱乐部大门,周坚毅迈进去的脚就收了回来:除了零星几名即将参赛的学员在调整图片参数,偌大的活动室内几乎再难觅人影,只有墙壁正中悬挂的机械时钟“嘀嗒”作响。

周坚毅的突然到来,让坐在墙角发呆的大二学员丁亦邢心头一惊。当与周坚毅惊诧的目光交汇后,丁亦邢青涩的面庞有些泛红。作为低年级学员,他本该是积极参加俱乐部活动的主力,可现实“浇灭”了他的热情。

原来,丁亦邢大一时在学长带领下准备参加一场全军摄影大赛。他们制订拍摄计划、购置设备,并多方寻找军事元素与艺术的结合点。经过半年努力,万事俱备,但在组织外场拍摄时迟迟得不到上级组织的批复支持。最后,赶上临近毕业,学长无暇顾及,丁亦邢成了“孤家寡人”,比赛就此成了泡影。

不仅摄影俱乐部如此。舢板俱乐部里,参加活动的人越来越少,花名册上的名字越来越多;机械创新俱乐部中,活动室氛围布置引人注目,学员寥寥无几;很多学员队承办的小型俱乐部只是空有名字……

俱乐部缘何遇冷落?一次基层调研显示,有60.1%的学员认为开设俱乐部种类过多没有实际意义,有35.6%的学员感觉多数活动只流于形式没有参与热情,只有10%的学员认为自己在俱乐部中得到了锻炼。

种类繁多却缺乏有效管理的俱乐部自然成了“空架子”。针对问题,周坚毅随即带领俱管办开展了一次“裁军”行动——他们将原有的百余个俱乐部精简归类,指派资深教员担任俱乐部负责人,考核精选管理骨干,让俱乐部真正脱“虚”向“实”。

再次走进机械创新俱乐部,记者看到,即将参加全国大学生起重机创意大赛的大二学员严旭就起重机起升结构在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台下其他成员不时提问,讨论现场“火药味儿”十足。

“我让每人都提出了一套设计方案,没想到我的方案第一个就被学员驳掉了。”以“自由争论”学习法闻名的俱乐部负责教员张智不但不愠怒,反而喜上眉梢。他说:“还有什么事情比青出于蓝更让人高兴的呢?”

学员“乐”在其中,俱乐部汇聚“别样青春”

你从俱乐部中得到什么?

大一学员王亮点开网上俱乐部荣誉室,一组组照片、一座座奖杯、一段段故事呈现眼前。这背后,不仅是“俱乐部群”重组后重新起步的发展壮大,更是新生代“军校人”的快乐源泉。

学员王成林是风帆俱乐部的一个“望海人”。他经常“泡”在训练场,即便双手满是血痕,他依然努力向顶峰攀登。“我们‘望海人’就喜欢这种不断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状态。”他说。

一天,王成林爬上20余米高的风帆桅桁远望大海,享受挑战后的喜悦。这一幕恰巧被丁亦邢发现,并用相机记录成一组题为《望海人》的照片。没想到,这组照片被大学制作成明信片,王成林一时间成了校园中的“名人”。

“用相机记录别人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丁亦邢笑着说。

这两年,短视频一度火热。学员林淅玄等一批视频制作达人因“创作梦”相聚在主打MV制作的“飞音”俱乐部,在教员董振明指导下,成了校园“拍客”。

前段时间,学员凌思源从坦克手到飞行员的成长故事,深深吸引了林淅玄。恰巧,同在俱乐部的学员杜振凯擅长谱曲。两个人一拍即合,没多久,一个MV框架诞生了。

《向单飞——讲述从坦克手到飞行员的蜕变之路》一经播出,立即火爆全网。林淅玄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飞音’记录的不仅是凌思源‘飞行梦’的起航,也是我的‘创作梦’的起航。放飞一个又一个梦想,就是我的快乐。”

“望海人/理工男/业余记者/训练达人……”参加了多个俱乐部的学员赵传宇是典型的俱乐部“斜杠青年”。其实,在该大学的俱乐部活动中心,像赵传宇一样的“斜杠青年”还有很多:机械创新俱乐部的学员江超杰获得全国机器人创新大赛多个奖项,还取得了无人机操手资格证;文学创作俱乐部的学员鲁泰来是微信组实习编辑,还有自己的文集;英语俱乐部的学员王冬旭节目主持、演讲比赛、球类运动样样精通……俱乐部犹如沃土又如熔炉,学员们在各种俱乐部里成长历练,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就是他们的快乐。

延伸主课堂“半径”,拓展俱乐部“周长”

初冬雪后,综合训练场的单杠下,学员袁文雄独自摸着手上厚厚的茧子发愁。

进入军校后,袁文雄认识到自己的体能短板。为了尽快赶上训练步伐,他就踊跃报名参加了军体俱乐部。半年后,他的游泳成绩突飞猛进。然而,单杠课目练习成绩依旧上不去,看着“体能强化班”名单上落伍的名字,他暗自着急。

着急的不只袁文雄一人。完成了风帆训练,王成林成功从“望海人”进阶为“扬帆人”。谁也没想到,这个每天“蹈海踏浪”的勇士,也“登”上了“体能强化班”的名单。

去年,一直在备战亚洲帆船锦标赛的王成林,疏忽了基础体能训练。在体能摸底中,他的渡海登岛考核成绩离及格线差5秒。补考结果还是一样。补考后,他的小腿被磕得生疼,可心里更痛:“基础体能咋就成了我的弱项?”

“前段时间的活动安排有点儿偏航了。”军体教员王琦说,以往俱乐部过多地强调舢板、帆船、射击等军事技能训练,忽视了打牢学员基础体能。

为此,军体俱乐部合理调整组训模式,增加基础体能训练比重,并通过网上问卷收集整理新大纲新增考核项目中的重难点,针对俱乐部成员特点,点对点精准施训。

“重回正轨”的俱乐部不仅是学员兴趣爱好发展的“乐园”,还成了课外“补习班”。在刚刚结束的年度体能考核中,袁文雄看着公示板上自己的单杠成绩,笑着说:“这个‘补习班’没有白上。”

“俱乐部既能对接教学,也能延伸课堂。”即将走向海战场的飞行学员周泽洲也是受益者。

去年6月,一场检验飞行在渤海湾畔展开。完美飞完第一个起落的周泽洲,刚下飞机就被战友们团团围住询问经验。周泽洲知道,自己良好的座舱感源于在“战鹰”飞行俱乐部数百架次的模拟起落。

“注意压杆动作,准备调整坡度!”在模拟训练室,周泽洲开始了当天第3个“架次”的模拟着舰训练。

“降落”完毕,周泽洲浅蓝色的飞行服已被汗水湿透。跨出模拟舱,他从怀中掏出一个笔记本,用还在微微颤抖的右手记录着什么。那些“横不平、竖不直”的字迹只有郭卫刚认识,他笑着说:“这是我们的‘飞行体’,笔画拐得弯儿越多,说明训练越认真。”

今年5月,周泽洲完成了飞行生涯中的第一次单飞。望着周泽洲阔步走来的帅气身影,教员郭卫刚很欣慰,他说:“‘指导教员’就是要指导梦想如何与现实‘接壤’。”

在郭卫刚眼前,一个由“俱乐部群”与主课堂共同构建的“大圆”正在逐步交汇,一代代雏鹰在这里羽翼渐丰、振翅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