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营成我陆军调整转型方向之一,它有何魔力

来源:新华社作者:梅世雄、梅常伟、袁全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09-28 17:36

“红一师”:从长征勇士到合成劲旅

——近观陆军第65集团军某机步旅合成营建设实践

陆军第65集团军某机步旅的前身是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2013年12月,正当部队准备迎接建师80周年时,新的时代变革不期而至——部队由摩步师改为机步旅,开始了探索合成营建设的步伐。

两年多来,他们经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合成营建得如何?带着一连串问号,记者走进了这座威名远播的部队。

结缘合成营

今年32岁的鄢俊,已是合成营营长。职务前加上“合成”二字,意味着相比传统机步旅的营长,他的手里掌握了十余个兵种、数十种专业,是后者的数倍之多。

与传统的单一兵种营相比,合成营集装甲步兵、炮兵、侦察兵、通信兵、工兵等诸多兵种于一体,反应快、火力猛、信息化程度高,具备一定独立作战能力,更适应信息化战争快节奏、高强度的特点。

“当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在进行合成营建设探索。”鄢俊说,不管在其他国家,还是在我国,合成营都是陆军调整转型的方向之一。

2011年,集团军组织研究合成营先遣攻击行动,演练任务交给了这支部队。受领任务后,部队抽调了几个连队组成合成营,由师副参谋长担任营长。

由于是临时“拼凑”,再加上信息系统尚未实现完全互联互通,那次演习中,部队在互相配合上出了不少乱子:担负主攻的连队已到达“敌”前沿,但负责破障的工兵分队却迟迟未到;穿插分队早已到达指定地域,但助攻分队却迟迟不能发起攻击……

“尽管问题不少,但大家还是看到了合成营的威力。”彼时,刘长安还担任副师长,但合成营将各兵种攥指成拳,攻坚势如破竹、守固稳如泰山的作战效能让他惊叹不已。部队由师改旅,开始正式探索合成营建设,刘长安成为首任旅长。

“这是一种全新的部队形态,与之相对应,战备、训练、管理、作战、保障等方方面面全都跟着变。”刘长安说。

理解合成营

2014年9月,在合成营组建近10个月时,原北京军区对合成营进行了一次实装实弹临机战备拉动。

“第一次在上级机关面前亮相,大家都想好好表现,把合成营的优势发挥出来。”营教导员邹海兵说。当时,他的职务是营参谋长。

可谁也没想到,弹药迟迟不到位,数十台主战装备眼巴巴干等着。

“除了作战分队,合成营还编有专门的支援、保障力量,大家都觉得它无所不能。”邹海兵说,“过度的自信,让大家忽略了仅靠一个运输班是不可能完成弹药请领分发任务的。”

一次演练中,一名营长放着指挥信息系统不用,花了近1个小时把连长们召集起来,面对面开起作战会;

一次考核中,一名连长阐述作战思路时,要求突击炮进行火力支援,并指定了配置地域,却说不出突击炮机动能力如何、火炮射程多少……

“只有先做到正确理解合成营,才能更进一步谈建好用好合成营。”刘长安说,“合的过程,必然少不了磨合、煎熬还有痛苦。”

基于这一认识,旅里先后11次邀请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8所院校42位专家教授集智攻关,对合成营的日常运转、作战样式、指挥方式、保障模式等展开研究论证,帮助大家换思想、转观念。

两年间,这个旅先后8次组织专题研讨,40余次集中课题组与营连对口审议,搜集完善训练数据1205组,完成合成营作战运用26个课题的理论攻关,梳理形成了23项研究成果。

期待合成营

入伍前,“特功五连”狙击手、下士曾翔宇是武汉理工大学的大三学生。2013年,两年服役期满,他没有返校继续学业,而是选择留在部队。

面对很多人的不解,曾翔宇说,合成营让他看到了大有可为的舞台。

合成营为何有如此魔力?透过一次演习可知一二:

演练中,营参谋长付亚宾与几名参谋密切配合,处理情报、调控兵力、提出决心……全营数十种装备、近百个专业力量都在他们敲击键盘声中,灵活运用。

点击进入这个旅的作战数据库,部队所有任务地域和主要作战方向的地形、路况、水文等信息一目了然,各类数据达数十万条,并且数据终端与当地气象、国土、市政、城建等部门加密连接,实现了数据实时更新。

在信息化浪潮面前,曾翔宇这样的高学历官兵无疑是部队的“香饽饽”。旅成立以来,60%立功受奖的官兵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每次在各种演习报道中,看到战车驰骋、战机轰鸣的场景,我就想,那也是我的未来战场。”曾翔宇说。而全旅百余个士官长岗位,也为他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

与此同时,干部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历练。这两年,旅里通过换岗锻炼、交叉任职、跨专业培训,培养了一批军政兼通、指技合一的干部骨干,85%以上的干部具备多岗位交叉任职经历。

“只要人的问题解决了,不管还有再多困难都不怕。”旅政委刘海成说,尽管目前合成营建设仍处于摸索完善阶段,但未来值得期待,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