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责任编辑:菅琳
2016-01-19 02:10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这个胜利,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人民中获得很高的威信,并被接受为人民共和国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形势下,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来宣传和教育人民,成为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共同建设新中国的必然要求。

为了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统一领导,一个重要步骤是掌握新闻出版、报纸广播等舆论工具。首先是1949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正式改版为党中央机关报,并在全国范围公开发行,以利于向全国及世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方针、政策和主张,报道中国人民的建设成就等。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新华通讯社逐步统一和调整了全国各地的机构,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实行由新华社统一发布重要新闻的制度。1949年12月,始建于延安的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大力发展人民广播事业。

随着一批大中城市的解放,各地对旧社会出版的报纸、刊物、电台及各类通讯社进行了分别处理。按照保护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剥夺反动派反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根据其性质和政治态度,采取分别对待的政策:凡属国民党反动政府、党派、军队系统创办和直接控制的报刊、电台和通讯社,一律没收其全部财产归国家所有;对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合办的,没收其中的官僚资本,保护民族资本,经改组后准予继续营业;对于一切由私人经营的新闻、报刊、广播事业,须向军管会申请登记,经审核后可以继续营业;对外国人在中国办的报纸、通讯社等,分步骤地明令停刊或取消。由此,建立起传播革命思想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的舆论宣传阵地。

为了在执政条件下有系统地建立和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统一领导,党中央要求迅速健全各级党的宣传机构,通过报纸、出版、广播、电影、学校及其他各种文化教育工具,经常地向各界人民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各项主张,并规定了党的宣传部门在新闻出版、广播、文化艺术以及群众宣传、理论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的领导职责。

1951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刘少奇在会议的总结报告中,分析了革命胜利后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的有利条件,提出“用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教育人民,是我们党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任务”,要求在党员、党外积极分子中间和在社会上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加强党对人民的思想领导,正确开展思想斗争。这次宣传工作会议,确定了党在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时期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推动了各级党的领导机关把向党内外进行马列主义的宣传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并和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进行。

中央强调,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同各种错误思想进行斗争。在共产党内,主要是清除和批判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共产党外,则主要配合彻底消灭反动的残余势力,肃清一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思想影响。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着重于肃清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长期在中国人民中所传播的一切有害的影响、半殖民地奴化的买办思想以及国民党反动派思想的残余,在同美帝国主义的较量中发扬民族自尊心和人民革命战争的伟大传统。

对于资产阶级思想,在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时期,党采取了分清界限、慎重对待的方针:一方面必须防止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队伍的侵蚀,同党内受资产阶级腐化的思想作斗争;一方面承认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在现阶段的存在是合法的,不把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腐化思想的斗争错误地移到社会经济方面,去反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中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在复杂的环境中工作,每个党员,特别是干部,必须明确地分清这种界限。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不正确的,工人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还有一个谁战胜谁的斗争问题。所以,一方面要同资产阶级继续保持政治上经济上的联盟;另一方面要向人民指出资产阶级思想的错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批驳资产阶级思想。“这样,工人阶级的思想领导地位才能确立起来,才能保证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取得的胜利,保证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为了帮助人民正确了解中国革命的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即提出系统地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任务。1950年5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以中央名义编辑一部具有权威性的《毛泽东选集》,在全国出版发行。毛泽东亲自主持了对解放前内部出版或公开出版的各种毛泽东选集、文集的审阅工作,重新选定篇目,补充文稿,整理文字,加写题解和注释。

1951年6月下旬,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党的许多领导人写的纪念文章,从各个方面总结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经验;还发表了胡乔木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这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第一部党的简史。从7月1日起,《人民日报》陆续刊载正在编辑中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部分文章。10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正式出版发行,第一批总发行量超出60万册,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引人瞩目的一件大事。在干部和共产党员中,在青年、知识分子和各界人民群众中,形成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随着1952年4月、1953年4月《毛泽东选集》第二、三卷的出版,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全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变化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提倡用科学的即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和解释历史,是党在宣传思想文化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对于在经济社会转变时期,消除旧的思想影响有着积极意义。由于工作内容涉及旧社会过来的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思想观念的转变,带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对党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1951年,党在这方面的工作,首先围绕对电影《武训传》故事片的评价而展开。

这部新上映的电影所歌颂的,是清末以“行乞兴学”著称并受到封建统治者表彰的“千古奇丐”武训。对此,报刊上出现了赞扬和批评两种意见。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的社论,从如何评价武训这个历史人物,引申到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革命道路等带根本性的问题。毛泽东在审阅和修改这篇社论时,特别批评一些共产党员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一遇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具体的历史人物(如像武训),具体的反历史的思想(如像电影《武训传》及其他关于武训的著作),“就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则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全国各主要报刊转载了这篇社论,各地组织文教机关、团体进行学习讨论,并在报刊上发表大量文章,展开了对该电影及武训其人的批判。把武训这样的具体历史人物摆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考察,帮助人们从中分清什么是人民革命,什么是改良主义,以提高人们的认识是有必要的,也是当时正在重新学习的思想文化界所十分需要的。但是,当时的具体做法有明显缺点,即把思想认识问题不适当地提到向反动思想“投降”的政治高度,在教育文化界开了用政治批判解决思想问题的不好的先例,不利于通过充分民主讨论达到分清是非的目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