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秋遇上国庆|纵时空转变,家国情依旧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董玥 杨帆责任编辑:董玥
2017-10-05 00:21

俊安说:“他至死也不愿退过黄河!”

吾谦爱弟:

来信收阅,备悉一切。“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我们要在战争环境中受到锻练,我们要在敌人的炮火下壮大起来。抗战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的健康、智慧及勇敢要在抗战中诞生,要在争取抗战胜利中光扬发大。我们要为驱逐日敌寇出中国抗战到底,我们要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俊安说:“他至死也不愿退过黄河!”这句话令人听了如何兴奋、如何激动!这种意识,不仅表现了他是我们的好子弟,而且表现了他是中华民族的好男儿,他是黄帝轩辕氏的好儿女!他不仅是我的儿子,同时他也成了我的战友。因此,我当更对他关切、对他爱护,我托了朋友,抗战的朋友,照顾他的生活了,祈你们勿念!

你是一位不满十七岁的青年,正应当在人生的大道上努力前进!你现在度着教书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不利于你的前途的。我不愿你把你教师的生活继续下去,你应立即奔上抗日的战场,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你的人生,开辟你的前途!俊安是我的爱子,我既赞成他的行动,这决不是无意味的称赞。你了解吗?也希你打破庸俗人的见解,勇敢的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与俊安、与阿兄、与全中国抗战的朋友们、与全世界拥护正义的人士们,手携手的向光明、向真理的大道前进!

西娃念书是次要的问题,脱离旧乡村、旧家庭,走上新环境、新时代的大道,却是首要的事情。你了解我的意思吗?人是环境的产物,客观的环境是人们真正的学校,铁工厂里出铁匠,蒸馍铺里出的蒸馍技师,宋家出的吊粉的,冯家出的拧绳的。封建的旧家庭产生的是家庭奴隶,大工厂里产生的是赁银奴隶。在阶级斗争的过程中即产生阶级解放的战士,在全民族抗战的战场上,便产生了中华民族解放的英雄。以上的道理,你懂得吗?我希望你们能把西娃送到陕北边区去,或送到我处来,或送到西安纱厂当女工去,这都是正当的办法。老实说一句话,西娃在家中待下去,必定要变成家庭奴隶。我记得西娃在小时是那样的活泼,但在去年我见她时,她是那样的不活泼而无生气,真使我伤感。这不是某个人的罪过,这是时代的罪恶,这是环境束缚的结果。你倘若要在吾家乡待下去,也要和西娃变成一样的不活泼,所区别者,不过男女性的分别而已。

“四月解冰,八月飞霜”,这是人们形容辽县气候的话。可是我们住的和顺,现在还是七月,早已下霜了,人们都需要穿棉衣,我们这里到冬天的寒冷就可想而知了。我不久要去河北省,特此告你,来信仍寄旧地。

附及

这封信是一九三七年十月廿五日,在和顺石拐写给老五的,距今已廿三年了。老五在抗战时,在兰村战斗中负伤而后牺牲了。

一九六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孝慈识

王孝慈(1905-1992),原名向宗仁,陕西渭南人。1927年在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渭华起义。1930年至1937年在北方从事地下工作。1938年后,在山西太行山区参加抗日斗争。1945年4月,作为正式代表参加党的七大。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天津铁路局党委副书记、全国铁路工会副主席、甘肃省副省长、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1992年8月,在北京逝世。

这封家书是王孝慈于1938年10月25日,写给五弟向宗圣的复信。收信人向宗圣原在家乡陕西渭南教书,在王孝慈的感召下,于1938年底离开家乡,奔赴山西抗战前线,参加了八路军。1942年5月23日,在山西忻县兰村与日寇的激战中英勇牺牲。这封家书正文写于1938年10月,信的末端有一段附及的内容,是王孝慈20世纪60年代回家乡用钢笔字补记的。

王孝慈以自己父子并肩抗战来激励五弟:“勇敢的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与俊安、与阿兄、与全中国抗战的朋友们、与全世界拥护正义的人士们,手携手的向光明、向真理的大道前进!”勉励他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阶级解放的战士”、“中华民族解放的英雄”。他还希望女儿也能脱离旧乡村、旧家庭,走上“新时代的大道”。在抗日战场上,有许多像王孝慈这样的父子、兄弟,还有夫妻,姐妹携手踏上革命征程,走向抗日前线,直面艰险、无惧死亡,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