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意外险情,化险为夷必有“秘诀”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范江怀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8-14 02:22

海军某潜艇支队在损管训练中心组织鱼雷发射管脱险训练。

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副参谋长易辉——

让“肌肉记忆”具有情感

在大洋深处潜航巡逻的潜艇最怕啥?一怕“掉深”,二怕“进水”,三怕“着火”。

2014年某月,正在大洋深处潜航的372艇,不幸遭遇海水密度突变造成的“水下断崖”,浮力骤减的潜艇急速掉向海底。如果不在潜艇“掉”至极限深度前采取断然有效的措施,便会艇毁人亡。

时任372艇艇长的易辉,清楚地记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在深海巨大的压力下,急速下降的艇体发出了“嘎嘎”的响声,那是艇体钢壳正在被挤压变形;主电机舱的一根管道,因压力过大而破损,海水喷涌而入……

面对突发险情,372潜艇官兵处变不惊、果断应对,成功从“掉深”中脱险,操纵潜艇顺利上浮,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创造奇迹的经验是什么?排除罕见险情的秘诀在哪里?

逃过终身难忘的一劫,现任某潜艇支队副参谋长的易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化险为夷的本领,源于平时练就的过硬技能。

易辉说,要想“绝地求生”,离不开平时严格细致刻苦的训练。在那种紧急危险的状况下,全艇官兵极短时间内执行了数十个不同的口令,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水雾环境中,关闭了近百个阀门和开关,操作数十种仪器,精准无误地完成500多个动作。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不经过千百次的训练,是不可能做到的——那天在艇上的全是从军10年以上的士官骨干。

什么叫过硬技能?易辉解释说,就是平时训练时把每一个课目、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练到极致,把“熟练”练成“下意识”,做到丝毫不差、分秒不差,最终变成自己的“肌肉记忆”。但这还不够,还要把每个人的“单独肌肉记忆”练成步调一致的“集体肌肉记忆”。驾驭潜艇如同在“刀尖上跳集体舞”,不允许一个战位不协调、一个动作跟不上,全艇官兵必须全力做到“同舟共济一条心、协同配合如一人”。

让易辉感动的不仅仅是全艇官兵练就了共同的“肌肉记忆”,更重要的这种“肌肉记忆”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在危险面前,很多人会本能地选择自我逃生,但奋战在战位上的潜艇艇员们,下意识去做的却是另外一种选择。

372潜艇急速下降时,在巨大的海水压力下,主机舱一根管道突然破裂,海水呈喷射状飞溅涌入。正在值更的电工区队长陈祖军、轮机兵朱召伟和电工班长毛雪刚瞬间就反应了过来,条件反射般地关停了主电机和部分设备,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封舱处理。

正是这3名视死如归的战士,做出果敢决绝的动作,才为潜艇快速浮起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事后,372艇共有5人荣立二等功,其中的3个二等功便授予这3名勇士。

一个团结的集体有了过硬的本领,再加上有了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的崇高境界,才创造了世界潜艇史上的脱险奇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