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为何如此看重“美丽”

来源:新华网作者:曹滢责任编辑:康哲
2018-01-29 09:55

用“最严格的制度”护航“美丽中国”

2017年7月20日,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甘肃3名副省级、6名正厅级官员受到处分。到现在,祁连山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中,已有16人被批捕。这场“最严环保问责风暴”,被舆论称为中国环保事业“长出牙齿”的典型样本。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一些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事件作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仅祁连山一地,他就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解决突出问题,抓好环境违法整治,推进祁连山环境保护与修复”。

生态环境领域在过去五年的另一项“深层次变革”,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初步完成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法规制度,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奠定了基础。

《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对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做出制度性安排;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两高”司法解释降低环境入罪门槛、省以下环保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开始试点……“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正在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力武器。

自2015年底启动河北环境保护督察试点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用两年时间分四批完成对31个省(区、市)的督察全覆盖,共受理群众举报13.5万件,问责共计超过1.8万人,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2017年5月26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再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一些重大生态环境事件背后,都有领导干部不负责任、不作为的问题,都有一些地方环保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的问题,都有环保有关部门执法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强制力不够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解决生态文明问题的总体思想,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不仅提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方向性要求,也列出清晰思路和举措,如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生态文明蓝图已然绘就,“路线图”和“施工图”日渐清晰。

习近平按下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快进键”,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征程正在脚下铺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