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历时7个月的集训教给新排长们什么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陈典宏 等责任编辑:康哲
2018-01-18 03:14

微观察

新排长张意云“养成”第一步——

从习惯优秀到接受不足

■黄伟 丁乔 黄金建

一份教案,让新毕业学员张意云意识到,人生不是任何阶段,都有“主角光环”加持。

第75集团军新干部集训队组织“四会”教学,安排张意云进行课目演示。作为某旅女子导弹连一名直接提干上学的优秀班长,张意云觉得,演示这个课目对于自己是“小菜一碟”。

她从过去担负的教学课目中,找到一份比较成熟的光瞄操作教案,稍作改动,交给集训队队长王亚鹏。剩下的时间用来背记内容、练气质,张意云准备“美美地亮相”。

张意云没想到,她自以为完美的教案很快被退了回来,理由是课目内容与大纲不符。

这份训练教案“传承”了五六年,每年都会被拿出来,基本内容从未变过。王亚鹏指着教案中数据问她:“谁都知道你们女兵连已经换装,但是教案课目内容设置还是基于过去的老装备,这有什么教学意义?”张意云的脸一下子红了,埋着头挤出四个字:“我重新写。”

教学上遭遇“滑铁卢”,张意云一咬牙:要在别的地方挽回形象。长跑是她的优势,就用体能把面子争回来。可是考核时,课目却变成“战术-指挥-体能”一条龙,结果可想而知。

“我变得沮丧、焦躁,因为事情突然都不由我掌控。我需要面对很多从未接触过的内容,心里没有底,压力大极了。”张意云的状态被集训队教导员刘贤志看在眼里,他说:“很多新毕业学员有着跟张意云相似的苦恼,他们中不少人是硕士、博士,有的还曾是某一个领域的翘楚,如今被重新归零,放在一个新的起跑点,习惯被称赞的他们,很难接受‘不优秀’的自己。”

张意云因为一份教案看到自己的窘迫和慌乱,防化研究所毕业的研究生朱俊涛则每天都在为内务“煎熬”——刚到集训队,他因为内务差被连续挂榜一星期,而过去在研究院的展板上,他的名字都贴在光荣榜那一栏。

“排长岗位日后面对的是高强度的训练任务,以及上百号人繁杂的日常事务。在这个起跑线上,比的不是谁的体能好、谁的理论研究深,而是比综合素质,比带兵能力。”第75集团军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汪斌坦言:“来到基层,一些新学员会抱怨自己专业不对口,但打仗就是军人的专业,处处都是对口的岗位。”

为了让这些新学员摘掉“光环”,所有人将肩上的“一道杠”换成“一道拐”,编配到20个不同的英模连队,从当战士的第一声口令喊起,从“新”唤醒身上的“兵味”。

“新排长,首先要当个用‘心’的兵。”张意云换上列兵军衔,找到入伍时怀有初心的自己,拜了三四个兵师傅,短板暴露越多,她越高兴,感觉突破有了目标。她的弱项战术指挥在兵师傅帮带下,成绩突飞猛进,加上过去“铁人三项”比武亚军的底子,最近一次考核,她跟男学员同场竞技,摘得第二名。

“习惯优秀并不等于就优秀,人成长的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的不足。”重回“制高点”的张意云,这一次没时间去回味她的“功劳簿”,而是扎在资料堆里,重新编写教案。

朱俊涛跟挂着自己落后内务的展板合了个影,把照片贴在床头。半个月过去,他拿到了第一面内务标兵的红旗。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是朱俊涛“翻山越岭”般克服困难取得的成绩。他给自己做了一份“进步报表”,每周总结一次,将进步心得与身边人分享。

“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落后视而不见。”朱俊涛说,“作为即将上岗的新排长,成长的第一步,也许正是将过去的自己打碎,接受后进的自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