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节,聆听文职人员们“心”的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王俊
2017-05-10 11:02

我们即将在5月12日迎来国际护士节,在此向全军护理战线的白衣天使们致敬,真诚地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在军队护理队伍中,文职人员是生力军。他们秉承和发扬“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南丁格尔精神,以官兵至上的服务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专业技术,用忠心大爱履行卫勤使命职责,为保障全军广大官兵的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今天选择3名文职人员代表,讲述他们在强军征途上“心”的故事。

红心永葆 故事主角:杨 静

红色故事励前行

■陈 晨 乌 兰 本报特约通讯员 汪学潮

文职人员护士杨静引起笔者的注意,缘于日前在沈阳联勤保障中心第253医院的一次采访。采访的对象是该院唯一健在的老红军李生祥老政委,当时正在帮老政委量体温的杨静对我们说:“作为红军医院的传人,我特别喜欢听老政委讲红色故事,听着听着,红色基因就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血脉!”

第253医院的前身中央红色医院是我党我军的第一所正规医院。1933年初,福建长汀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参加革命,请了100多名挑夫将整个医院搬到瑞金,并受命组建为中央红色医院。该院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洗礼,孕育出了特有的红色基因。

“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老革命武权老院长。”杨静深情地说。当时,老院长已是癌症晚期,杨静是他的责任护士。尽管病情很重,但老院长却很释然,自己能做的事情从不让别人做。治疗间歇,还时常讲起革命年代医疗条件艰苦,医务人员攻坚克难、救死扶伤的故事,勉励大家一定要传承这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老院长的最后时光,身体极度虚弱,基本不能进食,全靠静脉注射和少量的鼻饲维持生命。很多人劝他去条件更好的解放军总医院治疗,可老院长却说,搞了一辈子外科,知道自己的情况,不愿浪费国家和军队的医疗资源了。临终前,老院长用微弱的声音对杨静说:“红军医院以后就靠你们了,要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

讲到这里的时候,杨静的声音开始哽咽。她说每每想起老院长嘱托,心里就充满了力量。一个炎热的夏日,该院突然接到上级通知:某演兵场4名战士发生重症中暑,情况危急,运送患者的直升机已经起飞,请立即启动急救预案。杨静救护的那名战士,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已经昏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中暑战士被转送至医院病房后,杨静立即帮他脱去上衣加快散热,建立液体通路、使用冰帽迅速降温,有效防止了休克及脑水肿。救治过程中,准备测肛温时,才发现这名战士的肛门被粪便堵住了。面对难题,杨静想起了老院长的临终嘱托,毫不犹豫地用手指抠出了粪便!连续40多个小时的抢救,她都没合眼,就连吃盒饭也不忘盯着监护仪,直至这名战士转危为安。

“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不仅要在医院治得好,更要在战场上救得下!”杨静说。一次野战救护演练现场,“弹坑”正在冒烟,“雷区”不时传出爆炸声,只见杨静背着急救包,越过“弹坑”、穿越“火障”、趟过“雷区”,但在拖拽伤员匍匐前进时,不小心划伤了大腿,渗出的鲜血顿时浸透了迷彩裤。可她丝毫没有退缩,咬牙坚持完成了演练科目。笔者问杨静为啥那么拼?她说:“当时自己完全进入战场救人的状态,哪里还顾得上自己那点小伤!”

杨静不仅爱听红军医院的红色故事,也积极做好红军医院红色基因的传播者。她充分发挥自身演讲天赋,把很多红色故事都写进了自己的演讲稿。采访时,她给笔者来了段即兴演讲:“红军医院的精神是什么?我从入院的第一天就开始从身边寻找答案,翻开医院的光荣史册,我仿佛看到了长征路上用鲜血染成的红十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