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前牺牲的7名无名烈士牵动一座城

来源:新华社作者:郭克鑫 仲崇岭 梁琼琼责任编辑:王俊
2017-02-27 18:51

广东徐闻:七名烈士惊动一座城

“战友,老部队来人看你们了!”

春节前的一天,天空暮霭沉沉,广东省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一座硕大的新坟茔前,两名大校军官捧着鲜花,斟满酒杯,眼角湿润了。

这座新坟茔里埋葬的,是前身为四野40军的陆军第40集团军解放海南时牺牲的7名无名烈士。

67年前,灯楼角,一个加强营在这里打响了解放海南岛的枪声。当时,渡海作战牺牲的烈士,被海浪冲回角尾海岸,当地群众将他们简易埋葬于岸边。

近几年,受风暴海浪侵袭,这里的海岸线退缩,个别烈士墓已直接暴露在潮间带上,有的墓碑已经倾斜或被荒草荆棘淹没。

去年5月,作为四野后代的商人张宝贤,到角尾乡考察安装风力发电机组时,了解到这一现状,立即联系部分四野后代,并与当地群众商量,决定专门找块土地为散落的无名烈士移灵合墓,墓址就选在先期建设的渡海作战纪念碑附近。

得知要为烈士们迁新墓,当地村干部蔡阿威带人、带工具赶来帮忙,很快便发现遗骸遗物。

历时3天,他们共清理出7位烈士的遗骨遗物,分别装在7个陶瓷缸内并移入新墓。

“烈士们终于可以有尊严地安息了!”张宝贤感慨颇深。

2012年8月,张宝贤带领公司人员在角尾施工。一天,驻地几位老人找到他。原来,群众自发捐资9万余元,计划在海边建一座体现解放军强渡天堑解放海南岛的雕塑,想了解是否对工程造成冲突。

老百姓为啥要这样做?张宝贤经了解才知道,当年解放海南时,当地群众捐船、捐粮、出船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已成为角尾人民永远值得骄傲的记忆。

深受感动的张宝贤,也拿出一套方案:用方尖碑形式,纪念碑通体以钢筋混凝土浇筑,中书“渡海作战纪念碑”,下饰铸铜“军民合力强渡天堑”浮雕,后立面有《碑记》,两侧饰铸铜解放军钢盔头像花环。

“这座18米高的渡海作战纪念碑,寓意当年的四野118师首渡作战。”张宝贤说。

几位老人看后,方案马上被通过。

立渡海作战纪念碑,为无名烈士建墓移灵,前后数年,还牵动了徐闻县民政局、角尾乡政府以及当地企业、群众等。

闻听此事,陆军第40集团军领导深受感动,专门派人从数千公里之外赶到角尾,祭奠烈士,看望群众。驻地干部群众听说当年渡海作战的部队来人了,千余人打着条幅夹道欢迎,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解放海南岛时,原四野40军118师集结于角尾征召船工,征用渔船、物资,做渡海作战准备。角尾人民为解放海南岛作出了重大贡献,仅渡海作战时牺牲的船工就有20多人。

“我的爷爷邓连灼是渔民,当年运送解放军渡海,船到岸了,他也牺牲了,才三十多岁,遗体都没了。”烈士后代邓焕燕说。

“当年,我们的父辈能够打下海南岛,离不开这里渔民的支持。”原四野40军118师参谋长苟在松的女儿苟晓秋哽咽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的群众还没有忘记牺牲的烈士,让人很感动。”

“今后,每年的清明节、春节、解放海南岛胜利纪念日等重大节日,我们都会组织政府机关、企业单位、中小学生来这里祭奠。”角尾乡党委书记柯俊说,我们要把当年这里发生的故事,讲给后人听,让他们永远不要忘记!

(新华社广州2月27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