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生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白鹤“落户”三个泉


■肖承槟 梁松林

时而塘边觅食,时而闭目养神,时而展翅空中……草长莺飞的季节,白鹤又如约而至,成为新疆军区某边防团三个泉边防连一道独特的风景。

三个泉因泉而得名,荒山草丛中,三眼神奇的泉水奔涌相连,由西向东汇成的三个小湖被战士们命名:忠诚湖、奉献湖和戍边湖。蓝天白云下,清风徐徐,鸟声啁啾。放眼望去,湖面上波光粼粼,几条游鱼泛出水花,泉眼边修葺的戍边亭,一头连着小桥、一头连着长藤走廊,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沿营区顺流而下。水景、树景、山景在这里相映交融。

“落户”连队的白鹤就把家安在了戍边湖边那片正吐绿的芦苇丛中。用照片记录戈壁绿洲的变化、白鹤起舞的身影,成了战士们微信“朋友圈”中常晒的内容。

“优美的环境来自一代代官兵的不懈努力。”连长骆发扬介绍说,连队成立初期,营区草木稀少、风沙肆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这里土壤碱性大,种一茬树,到头来只能活上两三棵。为改造营区生态环境,一代代官兵用勤劳的双手开始自建。

“哪怕种一回只能活一棵,我们也要坚持种下去。”抱着对绿色的向往,官兵年复一年从未放弃。他们从10多公里外运来细土,改造荒滩裸地,顶着烈日酷暑,抡开臂膀挖坑栽树、蓄水养鱼,种上藤蔓植被,让营区一点点披上了绿装。

在这荒凉寂寞的戈壁深处,绿色显得弥足珍贵。1963年,第一代官兵栽下的钻天杨,此时已有两人合抱那般粗。从那时起,绿色的种子便在这里扎了根,绿色的希望在边防官兵的心中代代传承。

5年前,两只白鹤突然“落户”三个泉边防连,将连队的戍边湖当成了大本营,忙着筑巢孵崽。如今,白鹤增加到了4只,三个泉边防连也因此被称为北塔山上的“白鹤天堂”。

“我们在这里戍边,这群白鹤就像是我们的伙伴,能有它们作伴很幸运。”军马饲养员木斯塔帕回忆,去年初夏,有名男子悄悄抵近鱼塘想抓白鹤,木斯塔帕发现后一边向连里报告,一边带着几名战友前往制止。战士们向那名男子解释野生动物保护法,要求他写下“不再伤害白鹤”的保证书后,才让他离开。

“白鹤还和老鹰打过架呢。”上等兵陆文富告诉笔者。那天,他正在哨楼站岗,鱼塘上空有两只老鹰在盘旋。突然,一只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鹤巢旁的小白鹤。眼看小白鹤危在旦夕,这时,一只母鹤从芦苇丛中冲了出来,挡在小白鹤前,老鹰俯冲之势不减,凌厉的鹰爪抓向母鹤。陆文富见状,赶紧呼叫连值日员驱赶老鹰,闻声而来的战友们急忙上前营救。母鹤被老鹰抓得乱叫,落下的洁白羽毛上带着斑斑血迹。

战士们最终成功将老鹰驱离。母鹤左边的翅膀和腿部被撕了好几道口子,连队军医李迪骁从药箱里拿出纱布,为白鹤消毒、包扎……那认真细致的神态,如同对待自己的战友。

白鹤在2016年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它也是咱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为使受伤的母鹤能“安心”养伤,李迪骁带领大家在白杨树下搭起一个竹棚,放置了小水缸,定时给它喂食小鱼、苔草和捕来的昆虫。

经过战士们一个多月的悉心照料,母鹤逐渐康复,展翅飞上蓝天。它在连队营院上空盘旋,“呱吱、呱吱”……欢快的叫声仿佛是向战士们表达感激。为避免老鹰和秃鹫再次袭击白鹤,连队官兵在鱼塘边安放了稻草人、布置了老鹰害怕的彩带等,为白鹤营造起一个“安全的家”。

去年7月,这只母鹤到了“预产期”,大家都很高兴,对白鹤家族的壮大充满着期待。

一个晴朗的正午,大家刚进食堂,天空突然乌云翻滚,一眨眼工夫暴雨如注,山里的洪水从沟谷翻涌而下,很快就将连队3个小湖淹没。

“快,去救白鹤!”指导员胡晓东话音未落,官兵已丢下碗筷,奔向“白鹤的家”。

凭着对地形的熟悉,大家手拉手、蹚着洪水来到芦苇旁,只见“鹤妈妈”正在巢穴里哀鸣。四级军士长王胜伟连忙脱下迷彩服,小心翼翼地裹起“鹤妈妈”,弓着背为它遮风挡雨,一路小跑抱到宿舍。驾驶员吴广拿出自己的褥子为白鹤搭窝,司务长刘永坤拿出新毛巾,轻轻为白鹤擦拭羽毛……

“我们去把白鹤的巢重新筑好!”次日,雨过天晴,王胜伟就和其他战友来到湖边,清淤泥、找树枝、搭鹤巢。4天后,白鹤如期产下两枚卵,大家都由衷地高兴。

夕阳西下,笔者漫步至芦苇丛,耳边响起“呱吱”的鸟叫声,循声望去,只见一对白鹤腾空而起。火红的晚霞里,两朵洁白的“浪花”在飞舞……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