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解放宜沙:打开“西南联防”东大门

来源:湖北学习平台 作者:冯正安 王平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0-06-10 02:11:57

1949年5月武汉三镇解放后,在长江中上游的江陵至巴东沿线两岸,仍由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总司令兼湘鄂边区绥靖司令官宋希濂14兵团及配属盘踞。

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的长江中游防线,歼灭宋希濂集团,并乘胜渡江,打通大西南通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及配属,在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肖华的统一指挥下,于7月初分路向荆门、当阳、远安进击和合围宋希濂集团,拉开了宜沙战役的序幕。

双方各十万兵力的对峙

盘踞长江两岸的宋希濂集团约有10余万人,宋希濂在沙市至宜昌两岸修筑了大量的钢筋水泥工事,密布堑壕、碉堡和地雷。江面上还有多艘军舰、炮船巡弋助守,与江岸的炮兵阵地相呼应。宋希濂吹嘘“宜沙江防,固若金汤”。

与宋希濂集团对峙的我参战部队,于6月底在南漳、宜城、钟祥一带完成集结。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的38军、47军、49军,及配属第14兵团的39军,湖北军区独立1师、独立2师和宜昌军分区的部队等,约10万余人。

我军渡江前的誓师大会。

第13兵团司令部根据6月中旬四野司令部在武汉的作战会议精神,对宜沙的战略地位和江防部署情况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研究后,认为宜昌地处川鄂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夺取宜昌可切断敌军南逃西窜之路,并可为我军乘胜渡江,进军湖南、四川扫清道路。据此决定,首先对宜昌及其外围之敌进行迂回包围,然后夹击猛攻,歼敌于江北,乘胜占领宜昌城。则荆州之敌必将孤军无援,我军待机而动,一鼓作气可夺取荆州、沙市。

机动战术歼灭敌人,断其逃路

1949年7月初,38军、47军正在向宜昌方向进军途中,得到了敌军北犯的消息。在识破其以攻为守的阴谋后,兵团司令部决定将计就计,当即命令我驻荆门、当阳、远安的当阳军分区部队主动后撤,诱敌深入,以实现猛插敌后,迂回包围,全歼敌军于江北的战略目的。

38军女战士在向宜昌行军途中。

7月9日前,我47军在曹里怀军长率领下,进占远安洋坪等地。9日,该军左翼的141师423团前卫部队在当阳淯溪以北的观音寺与敌2军9师的25团遭遇。敌军首先发动攻击,我军迅速还击,歼敌一部,至此,宜沙战役打响。

双方一接触,敌军发现面对的是我南下主力后,7月10日当即下令收缩兵力,从进攻转为退却。远安124军60师、当阳2军9师的敌军开始向宜昌方向撤退。在诱敌入围的目的一时难以实现的情况下,为了抓住战机,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断其逃路,我47军于7月10日在洋坪进行了战斗部署,兵分三路,日夜兼程急行军,闪电式地奔袭和拦截敌人。以主力139师、140师从右路取道回马坡、南张垭、分乡场、高家场、大岩口,渡四十八道河,直插当阳和宜昌间的艾家店子、宋家嘴一带,占领宜昌以北,切断敌60师后路;以141师由武安堰从左路取道余家湾、观音寺,直插当阳西南的双莲寺,拦截敌9师,再配合139师、140师向宜昌方向进击;以160师从中路取道远安、清溪、乾溪场,向当阳、宜昌间的罗家畈一带进击。

围城攻坚中的镇镜山之战

在我军猛烈奔袭、围追堵截下,当阳、远安之敌损失惨重,江北只剩下宜昌、荆沙两个孤立据点。

敌军妄图借助从长江三峡出口到杨岔路10多公里的弧形高地、起伏山峦,加固和增修防御工事,构筑一道环城的“铜墙铁壁”,负隅顽抗。

7月13日起,我军各参战部队分头开始了围城攻坚,由此打响了宜沙战役中最激烈、最重要、牺牲最大的镇镜山之战。

镇镜山是宜昌城北的门户,东与望州岗相望,中间是一条由小溪塔和南津关入城的公路,距宜昌城约3公里,山势险要,夺取镇镜山,我军即可长驱直入城内。山的主峰及附近的山头有密集的钢筋水泥地堡群和与之呼应的众多山头炮台。在进攻镇镜山敌阵地时,由于遇到敌人顽固抵抗,加上敌江面上的舰艇炮火助攻,我军前进受阻,伤亡较大。我415团参谋长陆冠英、1营副营长魏国卿、2营副营长张国等指挥员身先士卒,英勇牺牲。

解放宜昌战斗牺牲烈士名册。

名册第二行是陆冠英,为此战牺牲的军阶最高的指挥员。

15日下午,在敌守军即将被围歼之际,敌9师25团赶来增援,在其炮火掩护下,守敌228团残部从主峰大碉堡中仓皇逃跑,我军终于夺取了镇镜山全部阵地。此战歼灭敌军两个营,击毙76师226团团长张金楼。我415团、417团有133名指战员英勇牺牲。后来,宜昌市人民为了纪念人民解放军,称镇镜山为英雄山,并在山上建了一所英雄小学。

宜昌、沙市相继解放

至7月16日晨,我军控制了宜昌下游南岸数十里沿江阵地,并向西北推进,但宜昌上游南岸从磨基山至点军坡各阵地,仍被敌军控制,城内守敌渡江向西南逃跑的唯一之路尚未切断。

获悉宜昌告急的消息后,人在湘西的宋希濂立即驱车到津市换乘小火轮,于15日晨到达枝江,再改乘兵舰。在经过古老背江面时,兵舰遭到我38军140师418团的猛烈射击,但因我军当时缺少平射大炮,致该舰没被击毁,宋希濂于当日上午侥幸逃回宜昌。

宋希濂深感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为保存实力,命令当天守军全部撤出宜昌。宋携家眷细软,率先乘原坐兵舰,于15日中午逆江西上,先逃到三斗坪,又逃往巴东。

1949年7月16日凌晨,我47军、独1师分别从镇镜山、北门、东山、铁路坝、北山坡、杨岔路等处进入宜昌市。至此,宜昌市宣告解放。

1949年7月16日,欢庆宜昌解放的腰鼓队。

1949年7月16日解放宜昌的布告。

1949年7月18日《人民日报》对解放宜昌、沙市等城市的报道。

宜昌首任市长刘真,生于宜都一个富足家庭。早在1938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宜都青年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发展党组织。抗日时期,他就曾主动卖掉自家田产,资助当地党组织发展。

在宜昌敌军被击溃和包围在城内的时候,我49军于7月14日开始对荆沙之敌发动进攻。当日下午,守城的敌64师师长邱健、湖北四区专员兼保6旅旅长周上璠带着残部,仓皇渡江逃跑,后周上璠在松滋率部起义。至此,沙市也宣告解放。

千位英烈谱写的英雄史诗

宜沙战役从1949年7月9日开始至7月19日结束,期间我军在第13兵团程子华司令员的指挥下,在宜沙地区党组织、人民民主政权和广大革命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全体指战员经过11天的英勇战斗,打垮了宋希濂兵团的10万大军,歼灭敌军15343人,其中俘虏11400人,毙伤2980人,起义、投诚963人。缴获各种火炮61门,其他各种轻重武器和枪支10000余枝,手榴弹15800余个,子弹622200余发,汽车、船只、马匹及其他军用品不计其数(不含周上璠率众起义的统计数)。这一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长江中游防线”,打开了敌人“西南联防”的东方门户,为我军席卷大西南扫清了道路,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1949年7月,47军139师奖给415团一连的“杀敌勇猛第一连”锦旗。

由于宜沙战场江河阻隔、山路崎岖、沟深林密,当时我军比较缺乏山地、水上作战经验,重型武器不便随时运用,致使部分敌军趁机逃窜,未能完全实现“歼敌于江北”的战略目标。又适逢盛夏酷暑,而我绝大多数指战员系北方人,水土不服,半数同志被疟疾、痢疾、流感、中暑等病魔侵害,有1000多人在行军或战斗中牺牲。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