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河北遵化:“万人担架团”支援平津战役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0-06-10 02:13:47

1948年初冬,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野战军挥戈入关,平津战役拉开帷幕。为配合解放大军作战,有力地支援平津战役,河北遵化奉命第三次组建远征担架团,即“万人担架团”。第一次组建担架团是在1947年8月,为支援东北野战军作战,组建了1500人的远征担架团,转战数千里,历时8个月,于1948年4月胜利返回;第二次组建担架团是在1948年6月,为配合聂荣臻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野战军热南作战,组建了1500人的远征担架团,转战2500余公里,历时2个多月,于同年8月胜利返回。

这次的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多。遵化接到命令后,立即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于11月1日组成了6个担架团、1个运输队。每团1570人,运输队100人,团上建总团,总计9500余人,号称“万人担架团”。

1948年12月12日,担架团分两路集中,即:赴北平之一、二、六团在石门集中(北平和平解放有望,3个团的任务改为运粮修路、帮助部队做后勤工作);赴天津之三、四、五团在燕山口集中。

12月12日傍晚,赴天津担架团出发,几天后来到前线,他们配合解放大军攻打下北塘,将200名解放军伤员抬上担架,跟随押送俘虏的部队将伤员运回汉沽后,即刻返回北塘,投入了攻打塘沽的战斗。

塘沽是战略要地,国民党派重兵把守,这里驻有国民党1个军、2个师,另加交警旅、保安团和海上舰队,加之外围是一片盐碱开阔地,攻城非常艰难,解放军强攻不克,部队伤亡不小。为减少损失,采取了围而不打的策略。担架团的任务是将抢救下来的伤员送到汉沽。此时已是冬季,寒风凛冽,雪花飞扬。队员们抬着200多名重伤员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进,一路上精心照顾伤员,喂水喂饭,接屎接尿。有的队员鞋子陷进泥里,就光着脚走,芦苇扎破他们的脚,经盐碱水一泡,钻心地疼,他们仍咬着牙前进。从北塘到汉沽不足25公里,担架队却走了一天一夜。经过艰辛跋涉,终于将伤员送到目的地。

担架团完成运送塘沽伤员的任务后,稍加休整,又立即参加了攻打东局子的战斗。

东局子是天津外围的一个重要据点,国民党军在这里构筑了十分坚固的防御工事,工事外围布置了雷区、铁丝网、鹿砦和壕沟等四道防线。要解放天津城,必须首先拿下这个顽固的堡垒。

1949年1月7日12点整,解放大军的大炮怒吼了,一排排炮弹射入敌人的防御工事。接着,战士们似猛虎下山,杀进敌人的土围子,担架队员紧跟着部队冲到前沿,随时准备抢救。工事虽被解放军的炮火摧毁一部分,但暗堡的火力还很猛,部队伤亡很重,队员们迅速将伤员抬下阵地,送往前方医院。在去医院的路上,担架队员们有时在硝烟中跑步前进,有时为躲开敌人的炮火从野地里绕行。为尽快减轻伤员的痛苦,他们一步不停地走着,就连吃干粮、喝水也是在行进中,仅一个昼夜,他们就往返4次,行程100多公里,运送伤员370多人,有的队员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9年1月14日,人民解放军对天津发起总攻,担架队员们又随部队进入前沿阵地。

总攻开始后,先是一阵炮战,接着,解放军发起冲锋,部队伤亡很大。担架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敌人为阻止解放军后备队,对通往前沿阵地的道路进行了炮火封锁,担架团团长栾玉山亲自指挥担架队通过封锁区。突然,一排炮弹呼啸而来,栾玉山身负重伤,十几名队员也躺在血泊中,当一营长赶来抢救时,栾玉山摆摆手,忍着剧痛,吃力地说:“不要管我,你代替我指挥,快把队伍带上去。”一营长急忙组织队伍前进。这时,又一排炮弹打来,栾团长和7名队员壮烈牺牲。队员们忍着悲痛,火速赶到前沿阵地,又投入到紧张的运送工作中。

1月15日,守军司令陈长捷被活捉,天津宣告解放。担架团又用5天时间配合部队打扫战场。至此,担架团的任务胜利结束。在解放天津的战役中,担架团舍生忘死,及时抢救和转运了大批伤员,有力地支援了平津战役。解放军七纵为担架三、四团颁发了奖旗;有两个营被命名为“模范担架营";有250人获模范队员称号。1949年1月30日,担架团凯旋,遵化各界群众热烈欢迎胜利归来的担架英雄们。